款冬花
至冬而花,
故名之。
一、款冬与诗
张籍
近不幸外感风寒,连续数日咳嗽不绝,因无钱医治,病情日渐加重。心焦如焚,一筹莫展。
6分钟前
王建,韩愈,孟郊,白居易,老僧等人点赞
老僧:僧人治病,多采集庙前堂后的草药治病,尤其款冬花,用于伤寒咳嗽,莫不药到咳止,屡试屡效。君可一用。
数日后,
籍病愈,作诗一首:
逢贾岛
僧房逢着款冬花,
出寺行吟日已斜。
十二街中春雪遍,
马蹄今去入谁家?
二、款冬之名
款冬别名:冬花《万氏家抄方》、款花《疮疡经验全书》、看灯花《本草崇原集说》、艾冬花《山西中药志》、九九花《中药志》
植物名:款冬《楚辞》,菟奚、颗冻《尔雅》,虎须《本经》,款冬、苦萃《广雅》、钻冰《本草衍义》,八角乌《植物名实图考》。
颗冻
《述征记》云:洛水至岁末凝冻时,款冬生于草冰之中,则颗冻之名以此而得。后人讹为款冬,乃款冻尔。款者至也,至冬而花也。
钻冰
百草中,唯此不顾冰雪,最先早也,故世谓之钻冰。
看灯花
即于元宵节看灯时为盛期。
虎须
八角
形似也。
三、款冬为药
药
性
性辛、微苦,温。
归肺经。
款冬花味苦主降,气香主散,于寒凝而能花,其性必温,一物而两用。
故用入肺部,顺肺中之气,又清肺中之血,具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之功。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款冬花虽辛温,然不燥,不易伤阴津,故以为其性润。古时受法象药理学影响,认为其质地柔软,可润肺;实不然。但今时多用蜂蜜炮制,尤得润肺之效,故保留。
款冬花、紫菀常相须为用。款冬止咳化痰,尤善止咳平喘;紫菀化痰止咳,以祛痰为长。二者配伍,则优势互补,止咳、化痰、平喘三大功效皆有所加强。
功
效
主
治
新久咳嗽,
喘咳痰多,
劳嗽咳血。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
②《别录》:主消渴,喘息呼吸。
③《药性论》:主疗肺气心促,急热乏劳,咳连连不绝,涕唾稠粘,治肺痿肺痈吐脓。
④《日华子本草》:润心肺,益五脏,除烦,补劳劣,消痰止嗽,肺痿吐血,心虚惊悸,洗肝明目及中风。
⑤《医学启源》:温肺止嗽。
⑥《本草述》:治痰饮,喑证亦用之。
⑦《长沙药解》:降逆破塑,宁嗽止喘,疏利咽喉,洗涤心肺而兼长润燥。
射干9克;麻黄12克;生姜12克;细辛9克;紫菀9克;款冬花9克;大枣7枚;半夏9克;五味子3克。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射干麻黄汤
款冬花汤
款冬花克,桑根白皮(锉)、贝母(去心)、五味子、甘草(炙,锉)各25克,知母一分,杏仁(去皮尖,炒,研)三分。上七味,粗捣筛,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治暴发咳嗽、咳唾脓血。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款冬花汤
疮疡经验全书
款冬花75克(去梗),甘草50克(炙),桔梗克,薏苡仁50克。
上作十剂,水煎服。
治肺痈嗽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大渴,时出浊唾腥臭,臭久吐脓如粳米粥状者。
用
药
忌
宜
①《本草经集注》:“杏仁为使。得紫菀良。恶皂荚、消石、玄参。畏贝母、辛夷、麻黄、黄芩、黄连、黄耆、青葙。”
②《本草崇原》:“肺火燔灼,肺气焦满者不可用。”
③《本经逢原》:“阴虚劳嗽禁用。”
①《药品化义》
冬花,味苦主降,气香主散,一物而两用兼备。故用入肺部,顺肺中之气,又清肺中之血。专治咳逆上气,烦热喘促,痰涎稠粘,涕唾腥臭,为诸证之要剂,如久嗽肺虚,尤不可缺。
②《本草乘雅半偈》
款冬花用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因肾苦燥及形寒饮冷,秋伤于湿者始宜。或火热刑金,或肺气焦满,恐益消烁毁伤矣。
③《本经疏证》
紫菀、款冬花,仲景书他处不用,独于肺痿上气咳嗽篇,射干麻黄汤中用之……紫菀、款冬虽不得为是方主剂,然局法之转移,实以紫菀、款冬变。故《千金》、《外台》凡治咳逆久嗽,并用紫菀、款冬者,十方而九,则子此方亦不可不为要药矣。然二物者,一则开结,使中焦之阴化血,一则吸阴下归,究之功力略同,而其异在《千金》、《外台》亦约略可见。盖凡吐脓血失音者,及风寒水气盛者,多不甚用款冬,但用紫菀。款冬则每同温剂补剂用者为多,是不可得其大旨哉。
④《本草正义》
款冬花,主肺病,能开泄郁结,定逆止喘,专主咳嗽,性质功用,皆与紫菀绝似。所以《本经》主治,亦复多同,于寒束肺金之饮邪喘嗽最宜。然气味虽温,润而不燥,则温热之邪,郁于肺经而不得疏泄者,亦能治之,又如紫菀开肺,寒热皆宜之例。特比之紫菀,究是辛温一筹,则火邪郁结,如肺痈成脓,痰红臭秽之侯,自当有所顾忌。甄权竟谓其主肺痿肺痈,而景岳、石顽从而和之,殊是未妥。且石顽亦谓阴虚劳嗽忌之,以其性温也,何独于肺痈而不畏其温?要之,其功用大纲,多似紫菀。
各
家
论
述
?植物款冬
中药款冬
END.
啊,是有趣的科普呀!
╮( ̄▽ ̄")╭你怎么还往下翻……
好吧,看在你这么有毅力的份上……
送你一个无聊的彩蛋╮(╯-╰)╭
款冬与人
关于我为什么选择款冬花……
感谢看到这里
以下是些废话
张籍与款冬花的故事一时传为佳话。而在历史长河中,歌咏款冬的名家并不少。
晋代傅咸写过《款冬花并序》:
“余曾逐禽,登于北山。于时仲冬之月也,冰凌盈谷,积雪被崖。顾见款冬,烨然始敷。”赋曰:
惟兹奇卉,款冬而生,原厥物之载育,禀淳粹之至精。用能托体固阴,利比坚贞。恶朱紫之相夺,患居众易倾。在万物之并作,故韬华而弗逞。逮皆死以枯槁,独保质而全形。华眼春晖,既丽且殊。以坚冰为膏壤,吸霜雪以自濡;非天然之真贵,曷能弥寒暑而不渝。
晋代郭璞《款冬赞》云:
吹方不同,阳煦阴蒸。
款冬之生,擢款坚冰。
物体所安,焉知涣凝。
宋代医家寇宗爽尝道:“百草中,惟有不顾冰雪最先春也,故世谓之钻冬。虽在冰雪之下,至时也生芽……所谓‘款款冬花茂悦层水之中’。雪积冰坚,款冬偏艳。”
他们为款冬倾倒或因其药效,或因其秉性。
而于我。
在第一次听到“款冬”之名时,我内心便深为触动。一个简单的“款”字,在我心中有了计较。将别人以为的苦难当作风景,化忍耐为享受。而后经风霜雨雪,出落成花。“凌寒独自开”或是“忍冬”之生,与其相比,瞬显逊色。
于冬,风起雪落,欣然款款行矣。
这样的姿态,想想就美不可言。
曾看到这样一段话:“一个古拙精约的陶罐要盛入本草,也要盛入风霜、雨雪、阳光、月色、忧伤和厚意。这么糟蹋出来的药性才更深化,有模糊经年的暗香。”
而我想,一个古拙精约的陶罐若盛入款冬,再盛入风霜、雨雪、阳光、月色、忧伤和厚意。款冬化风霜、雨雪、阳光、月色为和风、霜花、喜雨、瑞雪、暖阳、明月,又将忧伤和厚意轻描淡写,化为匆匆一瞥的曾经岁月。这么一路乐观逍遥、不悲不怨、不疾不徐出来的药性才可谓旷达通透,有释然超然的清香。
以下是一段吐槽:
在做这份推送的时候查了很多资料,发现网上关于款冬花的内容、图片来来去去就这些,而张籍的那首诗,对对错错甚多版本,连题目都花样百出。(我最终选择诗词名句网上的《逢贾岛》。)
以下是真诚推荐:
整篇推送爱得不得了的部分是本草名释,那一段本来打算把每一个名字都写一下,但最终怕太长,保留了缺斤少两的样子……但纯属手打,请君珍惜。
好啦,看到这里,我承认你是真爱啦~是真的结束了~笔芯。
T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