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刘汉俊:湖北赤壁人,中宣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主任、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个人专著十一部、多篇作品选入中学课本和考题。
壹有一个故事,叫乌镇
刘汉俊
做了一夜的水之梦,古镇在橹声中醒来。这一觉睡了年。这一带属于新石器时期的马家浜文化圈,是先民的家园,文明的摇篮。这一觉睡了多年。这里是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交界处,发生过一些著名的战事,是历史的切片,中国的从前。这一觉睡了多年。这里在唐朝咸通年间建镇,几度起落,几经枯荣,是江南的化石,文化的标本。几千年的中国,风尘仆仆地走来,在杭嘉湖平原一处小桥流水人家美美地歇了一宿,留下一段美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乌镇——一个牵动全世界鼠标的互联网小镇。此处忆江南
乌镇美,美在水。一条河从春秋时期流来,南北贯穿乌镇。河的本名叫车溪,今天的名字叫市河,两条支流分别叫西市河、东市河。京杭大运河流近乌镇,分出一支从镇的西北角注入,一直往前走是河,略一分神就成了港,稍一驻脚便成了湖,七拐八弯就织成了水网。乌镇宛在水中央。乌镇备东南之形胜,具吴越之风韵,依水建街、傍水设市;西栅大街随水而形,汲水而生,家家是临河阁楼,户户有汲水晓窗。碧水清荡,似有鱼儿在游,看得见的是各种绿,软泥上有青荇在招摇,望不见的是水乡的根。鸟瞰乌镇,房屋林林总总、挤挤密密,老街高高低低、曲曲折折,满眼是紧凑与生动,像茂密的藤萝做自然的舒卷。西市河宽不过20米,鸡犬之声相闻。隔河人家,轻唤一声儿,对岸便探出头来回应。石板路一走到底,像漫长的老胶卷,每一格都是故事。墙根躺三两排木椅,支三两根木柱,下八九级石阶,便有渡船荡着波儿在候着。河埠系舟,水畔勒马,到处有码头,随地是水口,出门便上船,起岸就进店,乌镇人随时可以出发,哪里都能生根。船工或者船娘慈善地坐着或者蹲着,不招徕你,只等你的借问,或者谦和地纠正你,这不叫乌篷船,乌镇不是一切都姓乌。独自坐在平顶的摇橹船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让绿波拍打你的心波,轻轻荡。乌镇是一个可以发呆的地方,直到你呆若木鸡,凝成一幅壁上画、岸边图、水中景。水乡乌镇,是温润的江南玉,任由风雨刻刀精心地雕、细细地磨,在流水时光里淡淡地沁养。桥是乌镇的书签,乌镇是桥的故乡。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乌镇没有两座一样的桥。乌镇的桥始建于南宋,今天已有70多座。单孔桥、三孔桥、石拱桥,造型不一,各成风景。或庄严持重,结结实实,披一身斑驳的绿苔;或纵身跃然,寥寥几笔,如国画里一勾灵巧的飞白;或朴素平坦,简简单单,像老农民的汗巾,随意搁在河腰上。通安桥,万兴桥,如意桥,迁善桥,咸宁桥,平安桥,延嗣桥……,寓示乌镇人价值观的桥名,读得你慈眉善目,佛心满满。倚桥顾盼,凭栏张望,一秒钟的邂逅,一百年的守候。中国的爱情多与桥有关,断桥、鹊桥、廊桥……桥乡乌镇该是有故事的地方。桃红李白青石条,斜风细雨青石桥,乌镇是青色的雨巷里行走的江南女子,着一袭蓝印花布旗袍,撑一柄青伞,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把个袅袅娜娜留在空空蒙蒙的画里。软软的风,牵起江南的衣角,分分钟在等。画外音,是人间四月天在轻轻地吟。驿动的心需要安顿的窝,乌镇的亭台楼阁是最好的去处。“九寺十三庵,东西两宝塔”,历史上曾有庙、观、塔、寺、庵、堂、殿、祠达50多处,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在这里开坛布道,庙宇教堂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钟磬相闻,乌镇弥漫了几分宗教般的神秘。南朝的风,唐朝的派,南宋的雅,明清的颂,民国的韵,流转在乌镇的屋宇檐角,发出沧桑天籁;幢幢不同景,款款不重样,各色各样的老墙列队走在乌镇长长的T台,展示自己的颜值。古镇不能没有古塔。建于宋朝,毁于元朝,重修于明朝的白莲塔,如今仙风道骨地肃立在镇西的滟潋水光之中,是乌镇的魂;看过风,观过雨,见证过小镇春秋,是乌镇的眼。古朴是乌镇的底色,灵动是乌镇的天性。遍地茶馆酒肆,满街客栈商铺,可以接南北客,谈东西事,聊古今天,每一句都那么妥贴。从从容容,低低缓缓,乌镇的日子散淡而恬静。乌镇的民居大多砖木结构,河中生柱,水上架阁。角角落落的创意,里里外外的匠心,结构密集但有章法,紧凑中常有闲笔。高墙深宅,园林奇石,爬墙虎沿着窗棂苍苍地攀缘。每一户窗牗都很讲究,大窗套小窗,扇叶微启,似清风在晓叩、快门在美拍。进门有梯,楼上有阁,虽然逼仄却有妥妥的舒适感,不会雍塞,没有磕绊。屋挨屋,墙跟墙,门通门,进一家门做百家客。枕水人家,千家一条枕,万户不同梦,各进各的温柔乡。醒来的乌镇,从曙色里钻出来那么多的船儿,或撑一支长篙,或摇一柄烂桨,聚向水村渔市。夸着自家的瓜果菜蔬、鸡鸭鱼虾,你让我推,讨价还价,从容和气不争吵,吴侬软语像唱歌,句句是水乡晨曲和谐的音符。不尝乌镇小吃,不算到过乌镇,舌尖上的乌镇让你垂涎三尺。嘉兴粽子蜜糖糕、春卷茶食杭白菊、鲜肉包子姑嫂饼让你口口香甜,梅干菜烧饼、三珍斋酱鸡令你唇齿留香,更有吴妈馄饨、沈记花生糕、茅老太臭豆腐叫你乡愁萦心。点一道乌镇的红烧羊肉,喝一口乌镇产白米、白面、白水制成的“三白酒”,何妨“醉卧春风深巷里,晓寻香旆小桥东”。乌镇人家逐水草而居,在烟雨中寻梦。青砖青瓦青石板,木门木船木桌椅,虽然有些斑驳,却是岁月留痕,是李杜苏白遗落的稿笺,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丢失的诗句。河边修竹丛丛,粽叶蓁蓁,芦花依依,乌镇的雨季是水草的天堂。河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一会儿便是细雨湿衣、闲花落地,草在水中舞了。秋雨滴篷牵牵扯,残风打头丝丝凉,乌镇是泊在淡烟疏雨里的一条船。秋色里的乌镇残荷清凄水清泠,凝住了霜桥夜泊风雨楼,冻住了枯树寒鸦半只桨,只有斜阳穿柳,一缕青烟生动地飘向天外。哪一块是唐宋的砖,哪一片是明清的瓦,哪一片青叶是南梁太子心碎的诗词在低吟,哪一滴水珠是吴越弟子心酸的泪滴流到今?江南是中国的乡愁,乌镇是江南的愁乡。那一缕缕风、一丝丝雨,是满天的诗词在飞飏、满天的泪滴在找眼窝;那一爿爿粉墙黛瓦,一湾湾河港水巷,走进明信片,把心事寄给远方。寻亲乌镇,倚桥而立、枕河而眠,立起的是思念,躺下的是愁肠。乌镇是天界馈赠的一幅水墨画,飘落在江南的一隅,让你流连忘返,直想卷起带走。带走是奢念,冥想却是长长的巷子,探不到底,钻不出去。古镇是该有巷子的,斑斓故事,锦绣文章,全藏在这百转柔肠里了。拾掇起记忆的残片,四通八达地走向幽深或者遥远,让你牵肠挂肚却又看不尽、想不清、思无期。没有巷子的老街没有历史,没有巷子的人生没有风景。小巷深深,一定要有路灯来照亮,但乌镇的街灯常常被人忽略。铁皮白罩,简洁、端庄,秀美、素朴,挂在街角,不夸张,不挡道,不遮视线,却是青砖粉墙上不能或缺的一笔,是乌镇的缩影。曙色初上就隐退,只装点你的风景;夜幕一降便上岗,在该亮处发光。月读天,风读地,灯读人。巷口处遥遥对对的,是一只陈年的灯笼,轻轻地晃,敲着岁月的更。历史是最好的美容师,时间是最好的泥瓦匠,窘迫的步履焦躁的心,紧巴巴的念想皱巴巴的情,来乌镇一憩,这里能修复一切。但是,我们还能修复被撕碎的乡愁么?当一堆堆奇形怪状的建筑垃圾、富丽堂皇的文化败笔充斥我们眼帘的时候,乌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乡愁样本。没有乌镇,怎能忆江南?没有江南,何处寄乡愁?往事越千年
绵绵的风雨长廊悄悄地走,从春秋的月夜走进明清的秋雨;长长的车溪河水静静地流,河道刻痕深深,是乌镇的历史数轴。春秋无义战,诸侯竞交兵,乌镇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鼓角铮鸣,刀光剑影,吴、越两国隔车溪河对峙,河西“吴驻军以备越”,叫乌墩;东岸则属越国,称青墩。公元前年,吴王阖闾起兵伐越,越王勾践率兵拼死抵抗。在交界处两军对峙,按剑不动。突然间,越兵前三排的敢死队员齐刷刷拔剑自刎!这一悲壮之举看得吴兵口瞪目呆,越兵乘机发起猛攻,吴王阖闾脚受重伤不治而死。司马迁在《史记》里讲述的这个故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槜李之战”。“槜李”,离乌镇不远。乌镇还见证过不同时期的战争。五代十国时吴国的创立者杨行密在这里驻兵,北宋方腊的起义军在这里驰骋,元代蒙古铁骑的战刀在这里横扫,明太祖朱元璋派徐达在这里鏖战,清朝时太平军与清军在这里激战,民国时江浙两省军阀在这里混战,国共两党两军的英雄们在这里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白露轻霜,在水一方,静悄悄的乌镇水,满是历史的波光;蒹葭泽国,温柔水乡,乌镇让男人接受检阅。车溪河流淌到南朝的南梁,驻足在一处幽静的书院。它的名字叫“昭明书院”,是为纪念梁武帝的长子昭明太子读书而设的。太子曾寄宿白莲寺,筑馆读书,成年后主持编纂《文选》,选录了先秦至南梁八九百年间多个作者、余篇经典作品,是现存编选最早的汉族诗文总集。今天的书院,静谧如昨,书架上的典籍发出沉香,给古朴的乌镇增添了几分文气。乌镇有一处水码头,叫乌将军庙码头。乌将军叫乌赞,甘肃张掖人,唐朝时为湖州镇将,驻守乌墩。公元年镇海节度使李锜反叛,兵犯乌墩,乌赞与副将吴起奉命阻击,因寡不敌众,乌赞阵亡。副将吴起将乌赞就地安葬。由于乌赞也姓乌,所以乌镇人对他多了几分暖爱,特地建庙来供奉。他们宁愿相信,乌镇得名于乌将军。一棵象征乌将军忠勇智德的古银杏树苍然挺拔于西市河畔,护佑乌镇多年。乌镇的兴盛始于赵宋南渡之后。这个离南宋首都临安仅一箭之遥的重镇成了后花园。这里土地肥沃、雨水丰沛、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手工制造业发达、商贸活跃,酒坊勃兴,染坊红火,家家会养蚕、户户善缫丝,成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舟车之都、通商之埠,富甲浙北一方。但随着南宋的覆灭,乌镇日趋衰败;元末时屡遭兵燹,使乌镇走向沉寂。明代的乌镇,一度生机重现,商贸辐辏苏杭闽粤,“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摩肩接袂如一都会”,但又深受倭寇侵扰、宗教冲突之害。清初之际的乌镇再陷战乱之苦,康熙年间才出现“市肆商贾汇集,蚕桑编织甲他县”的盛景,但清末时战火又起,好景不长。民国时期的乌镇饱受军阀混战之苦、屡遭水匪洗劫之难。年11月日军进攻嘉兴地区,乌镇沦陷,日寇狂轰滥炸、烧杀抢掠,杀我同胞人,血流入河,乌镇一片殷红呜咽。千年乌镇,起起落落,是斑斓历史的一道景,多难民族的一个痛,风雨江南的一个愁。风在念经,月在读史,乌镇让人读了一遍想重来。但好在可以网上读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让乌镇吸引了全世界的鼠标,小镇成了互联网战场、互联网市场。年轻的创客们在这里品咖啡,资深的CEO在这里论剑,前沿技术在这里合纵,神奇资本在这里连横。世界那么小,乌镇那么大。在这里,无须带一分现金,手机支付功能开通,可以帮你搞定一切。钱鑫明师傅是西栅大街上钱氏竹器店的老板,钱氏家族第五代手艺传人,祖上给宫廷制作贡品。他亲手编织直径5米的大蚕扁,挂在自家外墙,成了中央电视台画面里的乌镇地标。儿子通过互联网与国内外艺术家交流竹编文化,儿媳在镇上开了英语学校。古老的乌镇网罗天下,满街流行时尚风。看江南的昨天,到乌镇来,这里是江南的根。看中国的明天,到乌镇来,这里是中国的梦。小镇故事多
幽深说往事,斑驳写古色,乌镇是中国文化的一枚脚印。据统计,自宋至清,乌镇古老的石街上走出过贡生人、举人人、进士64人,人荫功袭封;行走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南朝史学家沈约,中唐诗人李绅,晚唐宰相、书法家裴休,南宋翰林学士、爱国诗人陈与义,南宋资政殿大学士、田园诗人范成大,明末清初理学家张杨园,清朝学者鲍廷博,主办上海《新闻报》副刊达三十多年报人严独鹤,民国时期爱国实业家卢学溥,当代文化人木心,当代国画家徐昌酩,等等。水乡乌镇,因人而文,因文而兴。嘉兴南湖的那艘红船,纤绳的一头也在乌镇。年的这艘画舫里,一群非凡的人物在讨论着一个伟大的话题,而船头却端坐着一位戴眼镜的知识女性。她看似优雅赏景,却是异常警觉,一有异常情况,她便哼起嘉兴小调报警,舱内便响起麻将声一片。这位文静貌美的女子,正是中共创始人之一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当时,一大代表们在上海石库门秘密开会,被法国巡捕觉察,正是负责会务和安保工作的王会悟提出转移到嘉兴船上开会的。她的家乡就在离南湖不远的乌镇。王会悟的父亲是乌镇的私塾先生,小会悟6岁启蒙,12岁时考入嘉兴女子师范学校。一年后父亲病故,她便回到乌镇,年20岁的王会悟到湖州读英语,接触到《新青年》杂志的新思想新文化,用白话文给陈独秀、李达、恽代英等写过信。五四运动爆发后,王会悟到上海从事妇女工作,与李达相识相恋,二人于年在陈独秀的家中举行了婚礼,王会悟也因此成为中共一大的见证人和服务者。年10月,这位对党的创建有功而无名的乌镇女儿,在北京走完了96年的人生。乌镇没有忘记自己的女儿,在放生桥旁的灵水居辟出了王会悟纪念馆。洁净雅致的庭院里,那一幅眼含笑意、娴淑秀丽的美女照,定格在王会悟20岁离开家乡时的青葱花容,让你感受到有一种力量,叫温柔。王会悟父亲的私塾里,还走出过一位了不起的学生。当年这个乌镇小顽童,从私塾走向北平、上海,一直走上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的岗位。他便是沈雁冰,笔名茅盾。王会悟小他两岁,却是他的表姑。茅盾不但自己走上革命道路,还从乌镇带出了一批有志者,其中就有他的胞弟沈泽民。他在哥哥影响下积极追求进步,一起组织“桐乡青年社”的活动。年与同窗好友张闻天一同创办进步刊物。年7月,他俩东渡扶桑求学,回到上海后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年沈泽民成为建党前的第一批党员,与蒋光慈、恽代英、肖楚女一道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士。年,他与张闻天、伍修权、王稼祥等一起,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年1月,沈泽民被推选为中央宣传部部长,同年3月被任命为鄂豫皖省委书记。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沈泽民不幸染上重疾。年11月,沈泽民把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并能够治病的唯一机会,让给了同样身患疾病的成仿吾,自己却病逝于湖北黄冈的工作岗位上,年仅34岁。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把给中央的报告写在一条白色裤衩上,请成仿吾穿上躲过了敌人的搜查。捐躯革命,身死他乡,乌镇却永远记住她优秀的儿子。乌镇还有一位文化人,名叫孔另境,孔子第七十六代孙。他青年时就追随茅盾、沈泽民,参加了桐乡青年社。年考入上海大学,年入党,在五卅运动中被拘捕。后来赴广州参加国民革命,随军北伐。再次被捕后经鲁迅等人营救出狱。解放后他在上海文化出版社工作,后受到冲击。那年,他悄悄地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乌镇,却不料椅子没坐热就被抓走,后来含冤病逝。但愿故乡乌镇的最后一瞥,多少能给他一丝慰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不仅故乡保护不了自己的游子,连亲人也保护不了他。孔另境的胞姐孔德沚正是茅盾的夫人,但此时的茅盾身处逆境,而孔德沚也因急恼交加一病不起。一声长长的叹息,被湍湍流淌的车溪水咽进了自己的肚里。年,孔另境被平反昭雪,他的《现代作家书简》《中国小说史料》《我的记忆》相继出版。乌镇为这位现当代著名的革命者、文学和出版工作者设馆以祭。乌镇一家人的故事,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标点。历史被江南的水淘洗,又被江南的风翻篇。千年的车溪水,浸泡了一段不老的故事,涵养着一丛文化的根。人在乌镇,梦在水乡,何处不江南!(本文发表于)贰 c-6.4,0-12.3,2.8-16.3,7.2L90.9,82.5c1.1-2.6,1.7-5.4,1.7-8.4c0-12.2-10-22.2-22.2-22.2S48.2,61.8,48.2,74c0,5.9,2.3,11.2,6,15.2 l-20.7,29.9c-2.7-1.2-5.8-1.9-9-1.9c-12.2,0-22.2,10-22.2,22.2s10,22.2,22.2,22.2s22.2-10,22.2-22.2c0-6-2.4-11.5-6.3-15.5 l20.6-29.8c2.8,1.3,6,2.1,9.3,2.1c6.2,0,11.9-2.6,15.9-6.7l22.9,16.5c-0.9,2.4-1.4,5.1-1.4,7.8c0,12.2,10,22.2,22.2,22.2 c12.2,0,22.2-9.9,22.2-22.2c0-6-2.4-11.5-6.3-15.5l21.3-28.6c2.6,1,5.4,1.6,8.3,1.6c12.2,0,22.2-10,22.2-22.2S.7,27,.4,27z M24.6,.7c-7.8,0-14.1-6.3-14.1-14.1c0-7.8,6.3-14.1,14.1-14.1s14.1,6.3,14.1,14.1C38.7,.3,32.4,.7,24.6,.7zM70.4,88.2 c-7.8,0-14.1-6.3-14.1-14.1s6.3-14.1,14.1-14.1c7.8,0,14.2,6.3,14.2,14.1S78.2,88.2,70.4,88.2zM,c-7.8,0-14.1-6.3-14.1-14.1 s6.3-14.1,14.1-14.1s14.1,6.3,14.1,14.1S.8,,,zM.4,63.3c-7.8,0-14.1-6.3-14.1-14.1S.6,35,.4,35 s14.1,6.3,14.1,14.1S.2,63.3,.4,63.3z">乌镇的早晨 c-6.4,0-12.3,2.8-16.3,7.2L90.9,82.5c1.1-2.6,1.7-5.4,1.7-8.4c0-12.2-10-22.2-22.2-22.2S48.2,61.8,48.2,74c0,5.9,2.3,11.2,6,15.2 l-20.7,29.9c-2.7-1.2-5.8-1.9-9-1.9c-12.2,0-22.2,10-22.2,22.2s10,22.2,22.2,22.2s22.2-10,22.2-22.2c0-6-2.4-11.5-6.3-15.5 l20.6-29.8c2.8,1.3,6,2.1,9.3,2.1c6.2,0,11.9-2.6,15.9-6.7l22.9,16.5c-0.9,2.4-1.4,5.1-1.4,7.8c0,12.2,10,22.2,22.2,22.2 c12.2,0,22.2-9.9,22.2-22.2c0-6-2.4-11.5-6.3-15.5l21.3-28.6c2.6,1,5.4,1.6,8.3,1.6c12.2,0,22.2-10,22.2-22.2S.7,27,.4,27z M24.6,.7c-7.8,0-14.1-6.3-14.1-14.1c0-7.8,6.3-14.1,14.1-14.1s14.1,6.3,14.1,14.1C38.7,.3,32.4,.7,24.6,.7zM70.4,88.2 c-7.8,0-14.1-6.3-14.1-14.1s6.3-14.1,14.1-14.1c7.8,0,14.2,6.3,14.2,14.1S78.2,88.2,70.4,88.2zM,c-7.8,0-14.1-6.3-14.1-14.1 s6.3-14.1,14.1-14.1s14.1,6.3,14.1,14.1S.8,,,zM.4,63.3c-7.8,0-14.1-6.3-14.1-14.1S.6,35,.4,35 s14.1,6.3,14.1,14.1S.2,63.3,.4,63.3z">刘汉俊夜宿乌镇,秋波入梦,依稀鱼密语,朦胧鸟谈天,鸟鸣是水乡最动听的morningcall,不知道从何时响起、哪里传来。“起起,起起”“哥哥!哥哥”“你起床没有?你起床没有”,叽叽喳喳,啁啁啾啾,以合唱为主、独唱为辅,乱唱是常态。鸟鸣林愈静,梦醒夜更长,早起穿行在微明的庭院,惊起的鸟儿东西南北翩翩飞,上下左右蹦蹦跳。“乌镇”多一点就成了“鸟镇”,这里是鸟的天堂、鸟的国。晨鸟穿花语,梢头隔岸歌,乌镇的鸟鸣有一丝淡淡的桂花香。发一声叽喳,散一缕花香;叫一声啁啾,衔一丝阳光,半个太阳被叼出地平线,一轮薄月还挂在天幕。鸟语花香秋月朗的小清新,只等太阳的隆重出场。
听得有脚步声在石板街的那头响起,咔嗒咔嗒如空谷足音,俄顷消遁在遥远的天街,不知道走进了水乡的哪一片曦光。人闲千花落,夜静万巷空,乌镇适合夜泊、飘零、流浪。夜来还乡梦,西风客棹寒,移泊烟渚,不会侵扰任何人;橹桨轻扬,却摇得醒所有枕河人家的梦。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宜独行,而不是聊天喧哗;宜缓行,而不是步履匆匆。烦躁的心情合不上乌镇的从容,急促的脚步对不上乌镇的节拍。虾戏草,鱼读月,水底青荇是最好的森林。西市河水绿如蓝,寒烟淡淡紫气凝,何须春夏来。有鱼儿在吃露水,吧嗒吧嗒,一有声响便倏地无影无踪;遇有船来,鱼儿们却不慌不忙不躲不闪,想必是老相识了。和谐是万物的本原,自然是人类的老师。嘈杂过后有安宁,人生需要适度的归零。乌镇是一个禅房,适合潜隐默修,自己给心灵放个假。
石路没有起点,胡同没有尽头,乌镇随时可以启程,到处都是远方。这里自古蚕桑茂盛、商贸兴隆、舟楫便利,是江南富庶地、水国温柔乡,哪来都是客,谁走都不惊。西市河就这么古老地流着,微澜轻漾,水波不兴。在霞光微醺的乌镇踱步,不知道自己要走向哪里。回头是岸,移步即景,把晨光踩在脚下,一步一道闪闪亮。乌镇的拐角很多,多得你不知道下一个拐点在哪里。踏在木栈道上,咚咚响声有一种远古洪荒的年代感;一脚踩偏,木板便咿呀吱扭起来,一声乡愁从脚底升腾到心底。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蹚不过的水,窄处通宽,逢水搭桥,乌镇没有死胡同、半截路。深一脚浅一脚,都是岁月的屐痕;高一脚低一脚,全是人生的哲理。石板路高高低低磕磕绊绊却不会撂倒你,老街巷曲曲直直宽宽窄窄却总能过得去。趾高气扬难免有闪失,眼高脚低一定有磕碰。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有比路更深的道。曲与直、高与低、阴与阳、动与静、明与暗,逼仄与畅达,量变与质变,对立与统一,在这里找到解答,乌镇的河水泛着哲学的波光。
乌镇常给你意想不到的灵感,也是一个可以让你发各种呆的地方。石凳呆、木椅呆、廊桥呆、水榭呆,你呆若木鸡,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河岸边、石级旁、拱桥上,到处可以把自己站成或坐成一道风景,暖暖秋阳给你打主光,粼粼波光做底光,拿白墙当米波罗补光,再扯一把天上云做你的顶光板,只等人来帮你摁快门了。
人在乌镇,前瞻是景,顾盼也是景。蓦然回首,一壁的爬墙虎扑生生地贴在黛瓦白墙上正看你。你迎面看去,目光从街心穿过厅堂,望得到河里的水、水上的波,再一眼便穿越了对岸的庭院,落幅在一墙的绚烂或者一窗的青葱上,才发现春天从未走远。爬墙虎贴墙疯长,紧紧密密,像一张张陈年的迷彩蛛网,又像一幅幅苍老得无以辨识的老地图,经脉分明却又走向莫辨,把乌镇装扮成一个万国地图展览馆。彩笔当空舞,色板随意涂,乌镇把春的生机、夏的苍翠、秋的艳丽、冬的清新全画在墙上,是江南的水墨、乡愁的油彩,是天界飘落的一张画笺。怔怔地这么想着,猛然发现,对窗也在望你,目光与目光在黎明的河上邂逅,心情被秋风拂拭、秋水浣洗,满眼是绿瞳,满心是欢喜。
被染绿的还有庭院深深千丛竹。秋不尽,春长在,乌镇没有夏燥冬寒。檐角朝飞春秋燕,垂帘暮卷吴越霜,乌镇属于春秋时代,是历史遗存的一段醇香。公元前年吴、越两国在乌墩、青墩隔河对阵,“吴师败于槜李”,吴王阖闾受伤殒命,夫差替父报仇大败越国,越王勾践从此卧薪尝胆。汉代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了这场“槜李之战”。一河春秋水,半部吴越史,千年的成语敲响万代的警钟,在如铁的长风中回荡。逢源廊桥上斗拱紧扣,木雕紧凑,人物刻画风骨苍劲,衣袂飘然,大约是为了遥祭唐朝时乌镇守将乌赞将军。拱门上的题名“铁衣”“心源”“危躯”“金鼓”,串得起血色黄昏中的历史烟阵。乌镇不只是有慷慨悲歌,也有柔板情歌。南朝梁武帝萧衍是金戈铁马之君,又是笃信佛教之徒,南朝四百八十寺,便是他的政绩与佛心。昭明太子萧统是梁武帝的长子,却无意于宫廷政治而独钟文学,两耳不闻事、一心只读书,曾随父王的幕僚、尚书沈约到乌镇筑馆读书,编辑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一次,他奉父命到基层检查建寺的情况,邂逅才貌双全的民女慧娘,二人论书言诗共剪西窗烛,相交甚欢如梁祝,数月后不得不洒泪相别。慧娘凝噎无语,凄然望君,良久紧攥一物放在太子手心,打开是两颗红豆,“奴今红豆付予君,何日君早归”,言罢涕泪长流。离别后慧娘望穿双眼,以泪洗面,相思成疾而终。等到太子寻觅而来,见到的已是荒冢一隆、衰草稀落了。他凄惶相对,黯然伤感,亲手种下两棵红豆树,以寄思念,不久也戚然离世,年仅31岁。昭明太子种下的相思树后来长大长高,虬枝苍龙,绿叶茂密。相传二百年后王维路过,闻讯后百感交集,赋诗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轶闻不必当史,真情却可唏嘘。曙色微蒙中的昭明书院,是晨读的好去处。四眼大方井连通外河外港,波澜不惊;读书之余可以踱步吟诵,依井观天。不羡权势富贵,不闻刀光剑影,人在桃源心游世外。太子的高贵、学子的矜持、才子的温情,学问的广博与精微,全收藏在这宽硕、素朴、静雅的氤氲书舍之中了。春秋的战场、南梁的书院、唐朝的祭台、宋城的花园、民国的后院,乌镇是历史连环画,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其实,乌镇只是一个养眼、养神、养心的地方。乌镇把弄、里、坊、栈、巷、园、馆、舍、院、居、堂、庭等一堆家什泡在水里,把自己的岁月年轮,自己的绰约倩影、风韵故事,把廊桥、木桥、石拱桥,摇橹船、高竿船、公交船,还有染坊古井、戏台楼阁、寺庙祠观,一股脑儿地摊开在清澈澄碧的水里,洗洗刷刷,沁养得水灵灵、绿汪汪,让你分不清哪个是物、哪个是景,哪个是虚、哪个是实。只觉得自己在画中走、景中游、云中翔、绿中浣。乌镇养淡了你的焦躁与局促,养宽了你的视野和胸怀,养高了你的境界和气质。
柴扉晓叩轻声启,翠楼凝妆柳色青,南宋的乌镇就是梨园教坊,戏院书场密集,是昆曲的摇篮、南戏的家乡。乌镇水剧场的木栅栏关着一园的绿丛幽篁,柳垂金丝,藤挂银钩,古朴朴、生脆脆,宛若杏树坛边,仿佛桃花源里。一回头,二层小楼的窗棂上竟然探出一个笑盈盈的鲜活脸儿来,木窗黑瓦,背景古老而苍翠,让你惊乍之余生出一分感动九分惆怅。渡头风瑟瑟,溪畔雨潇潇,拥岸芦花雪成团,不知道是哪朝哪代的江南风江南雨江南曲;凉风袭面,秋水伊人,不知道这是庄子的秋水还是王勃的秋水或是王维的秋水,只把那满河的秋波、满园的秋愁,掩藏在那惊鸿一瞥莞尔一笑的温度里了。乌镇的历史江南的雨,春秋的故事吴越的曲,槜李战的壮烈乌将军的鼓,在一板三眼咿呀啊哦中韵味绵长。你敲你的锣,我听我的戏,你哐嘁哐嘁热闹你的,我若痴若醉欣赏我的。剧场外,是溪边青青草、荷池田田叶、吴越软软风,直教你不晓得自己是在春秋还是在唐宋,是剧中人还是画中人。往事这么演着,像河就这么淌着。
历史的水榭歌台,文心是永恒的主题。乌镇是江南的植物园、水泽国、芳草地,更是水乡的诗心词眼曲牌名。藤萝连水,飞桥卧波,有群鱼来嬉,捣乱你镜头里白墙黑瓦飞檐的倒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有秋风来袭,把你卷回唐诗宋词元曲的故乡。二十四桥明月夜,一觉醒来到乌镇,大运河在杭嘉湖平原布下密密的水网,只等捕捉你的目光。七十九条巷弄七十多座桥,乌镇如罾网密织,车溪是纲、四栅为目,纲举而目张;到处是口,随时是结,浩渺水乡密密缝。不知道哪里是刘禹锡的乌衣巷、陆游的杏花巷、戴望舒的雨巷,分不清哪个是张继的寒山枫桥、柳永的烟柳画桥、徐志摩的沉默康桥;找不到一瓢颜回的陋巷、五柳先生的对门、南梁太子的读书处、徐霞客的书款归还地、茅盾的林家铺子。经年的文心,被刘勰的秋风在乌镇打了一个千千结,让你解不开、放不下。
你纠结你的,唯美的乌镇却给自己留出许多闲散,像国画里的枯笔飞白。处处有空地,时时有闲居,随意搁几盆花草,落笔无意、闲章随心,留下韵味点点、余香串串。深巷里的芭蕉叶撑一柄华盖,只等江南烟雨那款款的迟到,那不忍离舍的缠绵。人约黄昏后,信步闲庭中,秋日寻芳,曲径探幽,等同于闲时、闲心、闲散人。
乌镇人可不真的就闲情逸致。临河人家,楼台近水,早起的菜农摇着自家的船儿沿河叫卖,一船儿水灵灵的瓜果菜蔬。水上阁上,讨价还价,吴侬软语像对歌。远水的一侧还在酣睡,庭院深藏,往往好几进,石库门墙、砖雕牌楼、雕梁画柱上满是渔樵耕读、文魁先贤、梅兰竹菊的图饰,取向高远,意趣高洁。风灯依旧在千年古庙的青砖墙上高悬,映照斑驳的街面,在晨曦中淡出。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个秋,时间白驹似乎不曾来过,一观二塔九寺十三庵,仙风宛在、道骨如昔。善男信女们出了道观佛寺,进拜基督天主,信什么不重要,图的是洗个心。白莲塔凭水临风、高瞻远瞩,是乌镇的制高点、望天眼,祈福千年,护佑万民,迎接乌镇每天的第一缕阳光,鸟瞰京杭大运河的波光远去。漫步塔下的寺院,心在匍匐,每一步都不敢放肆轻狂。钟磬远去,香烟飘散,敬畏与虔诚尚在。白莲塔旁边是八角形的如意廊桥,像一柄硕大的如意,供在河腰上。桥上八角窗通天,四方井观水,坡廊凌水卧波,连通河的两岸。此岸到彼岸,只一河之隔、一步之遥,桥如人生,人生如渡。
寺院无经声,古街稀行人,早起的乌镇最本色,一切都是原生态。家家户枢在吱扭,户户楼板在咯吱。两岸人家隔河应答,街市小铺卸木开门,谁家的锅碗瓢盆稀落落、密切切地响起来。街市的早行人,是三两着青色灰色对衫布襟的当地居民,是灵动的古朴、凝固的时尚。小船荡波,单橹轻摇,有早起的船工在保洁,64岁的老船工告诉我,他姓沈,沈雁冰的沈,本地的大姓,每天的任务是打捞河里的浮叶,乌镇容不得一片垃圾。“秋天风雨时,河里落叶多”“一月三千多,家里还有田”,老人干活不觉累,说话像唱歌。乌镇人适应了当风景,不知道哪个巷口、哪个对岸、哪个窗棂,会有长短镜头对焦过来,不知道是拍景或者拍人。晨扫老人的节奏像钟摆,勤劳的背影如剪影;船娘摇着橹啊扭着腰,婀娜随你拍。你在桥上看景,窗后有人看你,咫尺之间鼻息相闻,嫣然一笑,赧然颔首,算是交换了名片。路人街遇,客商招呼,劳驾问个路,帮忙拍个照,全凭一张笑脸。乌镇不需要美颜,经得起高清,一切可以浓缩来品味,也可以放大来赏析。最烂的摄影者也能拍出最美的乌镇,再美的照片也拍不出真正的乌镇,拍了就失色、过时、落俗套。乌镇只让你看,不许你带走。
门掩万户事,窗推一色青。斑驳的粉墙推开半扇的窗,说着乌镇昨晚的夜话。每一面墙上都是晓窗半启,不只是一扇窗,是一排窗、一片窗,夜不闭窗是乌镇的习惯。人走巷南北,家住水西东,乌镇客栈民宿的木墙木门木窗上,披挂一长溜的鲜艳,月季、紫竹、绿茶、一串红,色彩如锦绣袈裟;吊兰、绿萝、铁树、大青丹,枝叶如猿臂舒展;藤蔓成团,像亲密爱人在相互缠绕,一路攀缘、成蓬成荫,像人生路上的某些故事。没有花草头饰的门窗,像没有黛眉的眼睛,乌镇的窗眼美呆了你的望眼。
当一扇扇的门窗很生动很气派地全铺开,你才知道什么叫乌镇式的热情。沿古街的早点铺热气腾腾地招徕你,吃乌镇菜,品家藏酒,一碗小锅面能吃得你斯文扫地却心满意足。吃的是味,品的是道,乌镇家家有陈酿,户户有祖传。小锅面便是传自梁武帝时期的美食,乌镇素有“穿百衲衣,吃百家饭,得万福护体”的传统,左邻右舍互相赠布赠食送小锅面,一家人送面一族人围聚,一人一碗,换一次碗就换一个锅,扎肉、汪刺、牛肉、黄鳝味,私人定制,任由人选。锦绸工艺品小店门掩半扇,有美女在梳妆,吴侬普通话告诉你还没有开门,但你可以进来看,一扭腰就响起了小调儿。乌陶乌酒乌布乌染各色门店咿呀作响,在霞光中依次敞开。西栅筷子铺里,紫檀、花梨、黄檀、酸枝、鸡翅、铁木、毛竹,以及镶金嵌银不锈钢等各种材质的多种筷子们,直挺挺地等待你的检阅和垂询。铺里的筷子妹妹告诉你,筷子造型简单却寓意深刻,一双两只,一静一动、阴阳相谐;上方下圆,为人处世既要原则又要灵活;一方到底,刚正不圆滑;三个指头捏筷子,象征《易经》里天地人三才;筷长七寸六分,人有七情六欲;用筷子送礼,祝新人成双成对、好事成双,与朋友平等互助、缺一不可,愿老幼快快乐乐、幸福平安。一双筷子,满腹哲理。美食有了,筷子有了,乌镇在等候你的享受。拿捏的是筷子,把握的是人生,品尝的是生活的况味。一柱穿荫过巷的光辉,朗照你的餐桌,天上朝阳正晴。
阳光灿烂,生机盎然,几经毁损但风骨底蕴犹在的乌镇,经过近些年的翻修打造,创意无限、风光无边。复古像古,古得不能再古;装老像老,老得不能再老。画梁勾芙蓉,雕饰亦天然,复的是古,留的是根;仿的是旧,为的是今。处处互联网,事事 我曾在《有一个故事,叫乌镇》一文中说,乌镇是先民的家园、文明的摇篮,是历史的切片、中国的从前,是江南的化石、文化的标本;没有乌镇,怎能忆江南?没有江南,何处寄乡愁?
今天我想说,乌镇的早晨是江南的缩影,是中国的曙色。唯愿一觉醒,处处是乌镇。
(本文发表于)
刘汉俊:乌镇二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