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大美浙9座山川将一一为你呈现

北京哪家医院皮肤科 http://pf.39.net/bdfyy/tslf/180306/6084106.html
举目远眺无穷碧,水天相依;俯瞰山底,姹紫嫣红花遍地;淡云飘浮,群山起舞。在这里,行走山间,柳絮翩飞,蝶嬉,鸟戏,气象万千。看山色,五彩缤纷,极为壮观。

温州永嘉·青龙山

永嘉青龙山,位于岩头镇与岩坦镇接壤的四联村施家岙,其森林覆盖率高,负氧离子含量高;处楠溪江之畔,风光优美,石奇、洞幽,天蓝、云白,吸引着众多户外爱好者前来徒步。施家岙自然村人口不过余人。相传元明时期,一位“施姑娘”在此建庵修行,因乐行善助,长而久之,便被附近村民叫施姑岙。距今约五百年前,该村祖先黄太公从乐清市雁湖乡长桥村避难于永嘉,路见此地依山傍水,群山环抱,犹如燕窝之地,便定居下来繁衍生息。后更名施家岙,意为施舍之家。从施家岙村后水泥路向上出发,上行米便进入古采石场花岗岩路。青龙山原为花岗岩开采点,近年来因资源保护而保留了部分。再上行米便进入原生态山间小道。当地政府想必也是想开发旅游资源,因此,沿途一带都设有路标,并对每个景点做了指示说明,不用担心迷路。前行米左右便可仰望第一个景点圣僧赐福。到达圣僧赐福的大石头下仰望,俨然一个神龟朝天。淳朴的村民在许多泥路地段用松木嵌入泥土当成了台阶,险要处也用松木搭成梯架,虽说是未开发景区,但徒步难度却是不高。移步换景,从神龟下面转过来,宛若一面战鼓,据说青龙山的景致与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有关,擂鼓岩擂起战鼓,是不是在为齐天大圣孙悟空助威。奇妙处在于其上下相叠的岩体看着仅仅一小块接触,却能作为支点顶起千钧巨石。台边上斜搭了架简易木梯,户外人屡屡籍以登高揽胜。登上“登高揽胜台”,可远眺施家岙、福佑、抱岙、双庙等村。环视四周,天尊官帽(仙果石),又名“海豚石”,有说鹰嘴岩,也有说像古代的官帽。还有老虎跳崖,神形具备。看到“美猴王出世”,大家好奇,也学美猴王从石头缝里蹦出来。附近“犀牛望月”,上到犀牛背则形如龙脊。一路走来,风动石(千钧一发)、云栈洞、“泰平岩”、“鲸鲨戏水”、八卦炉等奇石一饱眼福。按捺不住兴奋,众皆纷嚷着跑近岩体,赶忙着留影存记。途经之处,满山遍野都是形态各异的精美石头,显示出大自然奔放、不拘章法的非凡功夫,真是美不胜收。其中有“秤砣岩”、“秤杆石”、“恐龙岩”、“龙屋”等等,众多石头形象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不禁感慨大自然造物之神奇。三重岩,刀削平般的巨岩,上不沾天,下不着地,如悬空似的。站在三重岩上从山中俯视下瞰,映入眼帘的尽是奇峰异石,绝世风光美不胜收。这时,清新空气随着温柔冬风迎面扑来,令人心旷神怡,感觉甚是畅快惬意!再过去,到达第一个红军洞(花粉娘娘洞),当年红十三军第一团雷高升团长为抗击国民党反动派围剿曾率部驻扎在此。两个红军洞之间的通天取经石屋“红军营”,俯身入洞,洞中另有乾坤,可容百余人,这个红军洞是三个当中最宽敞的,还留有当年红十三军用过的土灶。相传年9月,红十三军遭到反动派的四面围剿,大部分红军战士失散,余部转为零星的游击活动。为了躲避敌人的追剿,被迫退隐到洞内,开始垒土建灶,安营扎寨,以保存战斗实力。继续上行,“雷公霹雳”(中华第一裂),目测长约30多米、高约10米、宽约0.3米-2米不等,第一大裂谷名副其实。道内峭壁上大石悬挂,好像随时就要落下。若想从此过去,必须小心翼翼侧身而行。“砧板面包”岩,侧面平坦如砧板,正面如一块烤熟了的刀切面包,搁在平坦如砧板的岩上。山岗顶上“神龟驮经石”,即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回来通天河的神龟。此类闲谈自然没什么根据,且不论神鬼之说本属无稽,通天河亦远在天涯之外,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事情。然野游行驴寻山中趣味,没必要穷根究底,图的是赏心悦目愉悦心情。“阳光四叠”,神龟驮经岩转下来即“阳光四叠”屋,宽敞的洞屋里至少有三个出口。“蘑菇岩”、“电母吐司”,雷公电母霹雳出的像三层吐司面包的裂石。”再下来一点,“企鹅戏小龟”、“五指山”、“王母蟠桃”等景维妙维肖,形像逼真,自成文章,同样使人产生无限遐想。林间穿行,远处隐隐约约透出沟壑幽静,身侧被高高低低的绿树环绕,仿佛走进丛林秘境,踏入缥缈方壶胜境,一幅天然滋生仙风道意的画廊,迷醉般绿野仙踪。下山来到平坑溪,平坑溪其水质纯净,一直作为村里的饮用灌溉水源,溪旁便是永仙古道。永仙古道是永嘉北部山区对来往温州仙居的交通要道。古道从这处路亭中穿过,因亭后有一汪山泉,故取名凉水亭。亭子约始建于唐宋时期(后多次修缮),与古道同一时间建成,已有千余年历史。年省道未开通前,古道上客商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现在的亭子,是30多年前村民重修的。关于凉水亭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岩坦溪口曾有一户人家因故在亭中生活,并生下一子,取名戴亭生,而亭前溪岸上,一方巨石上的天然捣臼,也能佐证他们生活的痕迹。那时候,古道上,乐清的海鲜、盐贩往仙居,或是永嘉的木材、毛竹、农产品卖到乐清,客商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顺古亭而下,经千年石板桥,不消十分钟,我们便来到施家岙村赵氏宗祠。无疑,施家岙青龙山的生态秘境,犹如镶嵌在深山密林中的一块璞玉,仍静静伫立原地,等候着人们去探寻、发掘和雕琢。青龙山步道不仅是一条风光旖旎、清肺养眼的观光健身游步道,更是一条缅怀先烈、牢记使命之励志教育红军路。TIPS:★★★★★★★★推荐登山路线:温州市永嘉县岩头镇四联村施家岙自然村—圣僧赐福—神龟驮经—红军洞—中华第一裂-泰山石-云栈洞-情人谷-龟下山-凉水亭—永仙古道—施家岙

绍兴新昌·菩提峰

菩提峰海拔米,位于绍兴市新昌县小将镇南部,新昌第一高峰。山顶埋有"绍兴之巅"条石。盘旋曲折的省道蜿蜒着伸向新昌县东部的大山深处——小将镇,这个典型的山区乡镇就坐落在新昌最高峰菩提峰下。车至小将镇南洲村,村口现今竖立着一座高大的三楼彩色牌坊,飞檐翘角,中间书“南洲”两个大字,很是气派。南洲村是有文字记载,新昌建村历史最早的村落,始于公元年,至今已有多年历史。首居者名丁崇仁,东汉三年()任剡县令,三年后,为避党祸弃官隐居南洲干坑庙,其族遂称“南洲丁氏”。南洲建村早于新昌建县,故有“先有南洲丁,后有新昌城”之说。村中的老房子虽然许多已破旧,有的甚至已经改建,但还是保存着不少老台门和祠堂。这些建筑端庄俊秀,古朴精致,大气儒雅,就是它们的名字也气度不凡,充满正能量。如“周旋中规”、“慎德堂”、“燕翼堂”等。房子内牛腿、梁檁、窗棂等的雕刻也是美轮美奂,拍手叫绝。我们进村不远,在小巷深处,看到了一口宋代古井。井中的水清澈如鉴,甚至还有鱼儿在游弋。井圈外还刻有“戊午太岁宝祐六年”、“大明嘉靖四十年乙酉岁丁碧潭”等字。石圈顶边沿口凹凸不平,据说是历代村民磨刀所致。走进小村,绿水悠悠从古树枝叶下流过,老台门一座座流溢着岁月的印痕。远山如屏,三面山绕,南洲村如藏匿在大山深处一部展开的古书,静静地等待着人们品读。沿村后小溪向南上至山脊,一边欣赏山岗景色,一边前进。上山的路非常的好,走一段回头看看,山那边的云海始终伴着我们登山的脚步。竹林,云海,挺拔的松树,别有味道!因为有景,有不一样的山迹,登山没感觉到特别的累!穿插公路绕坡上行,到达公路的岙墩转角处(大月岭),向右拐20多米是一条防火道,有四五米宽,沿着防火道登菩提峰。防火道基本是坡度,攀登费力,但难度不大,一般人都能登上。走在防火道上,视野开阔,向南看天台山脉山峦层叠、云雾缭绕,向北看新昌群山林海、层峦耸翠。对面山峰,罗坑山是新昌第四峰。若是春日里前往,一路伴随着的便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的如画风景。沿防火道向西走到顶峰,竖有一块菩提峰海拔米的牌子,菩提峰是新昌最高峰。“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的音译,是觉悟、智慧之意。在菩提峰北侧防火道旁有三块巨石,人称菩提菩萨,中间一尊高达12米,有头有脸,有肩有手,似一位打盘坐的活佛,神态庄严,旁边两尊也像身披袈裟佛像,菩提峰之名因此而立。菩提峰是一个很原始的景点,没有半点人为修饰的痕迹,一草一木,一枯一荣,尽显大自然的魅力。从菩提峰往左拐途经水库,穿越竹山林海走向芹塘村。芹塘村旧称芹谷,始建于宋。宋初,董氏第八世祖董梧入赘于将山石氏,同居不利,徙居芹塘,后裔繁衍。芹塘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古迹较多,有许多古桥、古祠堂等。TIPS:★★★★★★★★推荐登山路线:绍兴市新昌县小将镇南洲村—菩提峰—芹塘村(全程约18公里)

杭州桐庐·观音尖

观音尖是龙门山脉的最高峰,海拔.5米,也是桐庐县的最高峰,富春江畔第一高峰,杭州地区第三高峰。其南衔千里岗山脉,北眺富春江,由五大峡谷簇拥着,山顶云雾缠绕。观音尖当地人称为大头湾山,因其山形似观音菩萨的莲花宝座,所以又名为观音尖。登观音尖可从东南西北多个方向上山,如白云源、双溪村、剪溪、大奇山、竹桐坞及华家塘等。驴友们乘旅游大巴出发,在凤川镇下高速,到达海拔.05米的桐庐华家塘村,村中还留有古老的用泥夯成的房子,有些安静。大家下车后略作整理,就徒步出发。穿过华家塘,沿着溪水一直往大山深处行进。一路的往上攀登,路上的石头长着青苔,较湿滑,大家相互照应着,小心翼翼地前行。山越来越陡,路越来越难行,靠着步行者一路的用柴刀砍削往上攀登,这一路上体力消耗比较多。走上山涧没多久有一处三岔口,应往左走,一路沿着狭长幽深的山涧,来到了一个乱石坡,坡度几乎垂直,大小石头纷乱,人踩在上面石头会松动!走在乱石坡上,险象环生。大家小心拉开距离,以免松动滚落的石头砸到身上,每有石头滚动就马上提醒后人小心,一路行走心有余悸!继续前行,边走边寻找通往山脊和垭口的路,山路陡峭,人迹罕至。大家艰难地穿行,终于在垭口集合了。沿路右拐朝观音尖的方向和山脊走向,到了人工林。周围都是高高的乔木,脚下黑色腐殖土上铺满落叶和松针,还有阳光落下斑驳的影。穿过山林,眼前的断垣残壁告诉我们,这里早已无人居住了,此处就是红旗林场。接着马不停蹄继续前进。我们时而拐进干涸的溪沟,时而伴着溪水淙淙穿行在崎岖小径上,时而走进芦苇毛竹丛中,时而踏入原始森林一般的山间陡坡。长途跋涉,累,越到后来越是累,那路也越来越难走。当所有的驴友都以为再下一个坡就已经接近目的地之后,大家的心都没有了对疲劳的戒备。前方羊肠小路时隐时现,人也要经常被淹没在茂密的粽子叶林里。翻过垭口发现有个三岔路口。左拐向西上山是去观音尖。再登上一个山岗,观音尖就在眼前。观音尖的山坡上长满茅草和芦苇。万亩草甸有关外牧场风光。阳光下,银白色的芦苇花迎风摇曳,似在欢迎我们远道而来的客人。终于登上了心驰神往的观音尖!站在这里俯瞰桐庐县城全貌,令人心花怒放,欣喜若狂!驻足观音尖,脚下高山草地,委婉起伏;四周群山叠翠,云海茫茫;俯视富春江两岸,日出街市如织,夜落灯花旌簇。站立于群山之巅,个个情绪兴奋,精神激昂。商量后决定,从原路返回白云源景区。从山顶密密麻麻几乎看不清路的箬叶竹林以及荆棘中穿行到高山沼泽地,然后从不是路也没有路的山涧溪流中,用手借着两旁的灌木藤条踩在满是湿滑青苔的摇摇欲动的石块一步一步的蹒跚而下时,有多少人跌倒?又有多少次伸出手的援助?又有多少次不经意的驴行中的感动?到了白云源观景台,开始往下行,一路沿着溪边的台级穿越在宁静的白云源,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凉意,心情舒畅。白云源就是原来芦茨湾的梅树坞,开发成景区后改名为白云源。白云源景区比想象当中要漂亮多,原生态保护得很好。水随山转,每一曲每一折,都有飞瀑跌泉,其中大龙门瀑布形似“S”,高近百米,塑就独有造型,自成品味的龙门大瀑布,别具风情。沿途林木葱郁,瀑布飞流,鸟鸣空谷。白云源观光道沿着溪涧一路向山外延伸,一直通往最外面的水库大坝。每一次驴行的不同经历并非是一文一字能所形容概括的,从观音尖回来,空的是行囊,满的是心里的喜悦。TIPS:★★★★★★★★★★推荐登山路线:杭州市桐庐县凤川镇华家塘村—红旗林场—观音尖—林场—白云源

台州临海·大尖山

大尖山,临海市桃渚镇的一座小山,海拔最高处也仅米。但大尖山处于东海之滨,为桃渚的最高峰,在海平线上却如泰山般的巍峨挺立。它与西边杜桥镇海拔米的白岩山影相应。当地人称:“上白岩,下蛟巉。”巉字,说明了大尖山的山势非常的高峻陡峭。所以也叫蛟巉山。驱车到桃渚镇小岙村。一下车便看见群峰相挨,似一座巨大的屏风,延绵至视线尽头,山上没有高大茂密的林木,绿色的灌木浅浅地依着在岩壁上,仿佛给群山披上了一件仙气飘逸的轻纱。并以此为起步点,沿着机耕路和田埂路相结合,徒步到石仓村。从石仓村后的桔园上山。没想到,上山伊始就给人一下马威,桔园山路狭小陡峭难下脚,紧接着又是坡度较高的两段乱石岗,让随行的部分初驴走的脸色发青、大汗淋漓。上山基本无路,只是在怪石嶙峋的山坡上爬行,自不能像平时那样轻捷纵越,而只能像乌龟那样匍匐而行。幸亏岩坡干燥粗糙,虽爬行之态甚丑,心里却踏实。登顶之后,大自然的馈赠往往是慷慨的。虽然还只是第一座,不是最高峰,但眺望远方,青山横亘,薄烟轻笼。站在山脊向两边眺望呈现不同的风景,远眺西边,一处处村庄公路蜿蜒曲折;向东眺望时,一片片海鲜养殖田似巨大的格子毯。海风沿着山脚顺势而上肆意的吹向我们,给满头大汗的我们带来了凉意。接下来的路基本就在几乎无路的柴草、厥类、灌木丛中穿行,有队友戏谑说是穿越亚马逊茂密处,只听得见人声,却看不到人影。虽一路有队友在前面劈荆斩棘,努力开拓,虽戴了手套,可仍有刺划破了手,虽小心避让,可脸还是被刺拉了一下,最难忍的还是午后荆棘丛里的闷热,但一旦到达一处空旷地,只要能感受到一丝凉风,那份清爽,那份沁凉却能瞬间抵销所有的烦躁、疲累。渐行渐近的大尖山主峰雷达站突兀在眼前,只见一峰直冲云天,周侧崖壁深深,险峻陡峭,仿佛不可攀登。崖顶一座圆球状物体如同外星飞船般,让人好奇(军事禁区)。峰脚垭口有一八角石亭,唤作“云雾亭”。在穿越一段茂密且高于人头的灌木林,并经历一段极具挑战的岩路、峭壁之后,终于到达云雾亭。在云雾亭上小憩并补充了点水分和食物后,继续赶路!从云雾亭到云雾寺路况较好,均有台阶。虽然较为破旧,但充满一股历史感和真实感,相比今天走的路,可以说是"迎宾大道"。顺着这些台阶一直往上走,就是云雾寺。云雾寺就建在桃渚镇高才村大尖山顶峰元宝心上,由于山高雾重,长年烟云缥渺。据《临海宗教志》载:云雾寺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光绪二十四年()重修。后废,年重建。现有房屋八间,为临海市佛教保留场所。站在云雾寺极目远眺,东海之姿若隐若现,云山雾岛若即若离。听当地人讲,如若遇上晴好天气,近的头门岛,远的大陈岛,皆可一览无余。只可惜这次天公不作美,不过这样的云遮雾绕,更增添了一份仙气,引得我们多了一份遐思,一份浪漫的感怀。云雾寺逗留近一个小时,满血复活重新开启征程。接下来的驴程是今天的精华所在了,道路崎岖,风景绝美。云雾寺距离大尖山顶不过30米之高,因是军事设施,加上旁边有明显的提醒--军事重地,严禁入内,我们便绕道而走,开始下山。后面陆陆续续赶来好几个驴队近百号各地驴友,狭窄的靠人踩出来的山道略显拥挤,也给这本宁静的山间,带来了几分热闹。低矮的灌木丛中,穿着各色衣服的驴友人头攒动,点缀着这青色山坡,倒也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了!风景虽好,路途却坎坷。路陡荆棘茂密,脚下还不时有些蔓藤绊脚。有时也会攀爬一些小崖壁。一些新驴走的那个胆战心惊。而对于能力强一点的驴友来说,这些算什么?胜似闲庭信步。“上山容易下山难”,可不,没走几步,前方就有惊呼声起。走近一看,眼前打算通过的龙脊就如薄刃的刀囗、锋利的刀尖,狭窄处只能容一人骑行,用双手撑着移过去,两边是悬崖峭壁!这也太险了吧!那些勇敢的“刀锋”战士自然从刀山上骑行而过。走过峭壁之后,接下来的路程我们便在山脊上行走了。随着山势,或起或落,忽左忽右,每走一步都有悬念,每转一次都有不同的风景。我们行动很慢,举步维艰,小心翼翼的行走在风华侵蚀的山脊上,期间几处路段需紧贴岩石而过。刚下来一座就得紧接着翻越下一座,中间没有休息。山风呼啸,目之所及,皆是心胸所感怀,这是蜗居一室所不能感受到的壮美。沿着龙脊上下腾挪,左右漂移在老鹰岗上,周边奇石无数,风光无限。看到每一块天外飞石都诉说着一个不为人知的传奇。从大尖山制高点一路顺着山势逶迤而下,蓦然回望,竟起了依依惜别之情,冒险的美趣总能激起对下一次穿越的无限期待。TIPS:★★★★★★★★★★★★推荐登山路线:台州市临海市桃渚镇小岙村—石仓村—云雾寺—老鹰岗—小岙村,全程8.5公里,计时6个多小时。

金华磐安·大盘尖

大盘尖位于金华北山,处在金华双龙风景区所辖的盘前村和武坪殿,两村之间。海拔米号称金华北山第一高峰。金华北山为金华山、赤松山等山之合称,又名长山、常山。山中层峦叠嶂,清泉潺流,洞穴四布,怪石林立,面积约2.5平方公里。登北山的线路不少于条组合,可以休闲,可以自虐。可以从红岩脚,从黄泥山,从龙门村,从武平殿,从盘前……从四面八方登上金华北山的峰巅。这次选择从武平殿村登大盘尖。经历“九曲十八弯”的环山公路,驾车到达武平殿村。这里大多数村民以种植高山蔬菜为主,是一个果蔬飘香的高山村。穿过武坪殿村,从武坪殿村后一路上坡而上。漫山遍野山坡上,是一个个白色的蔬菜大棚,走进大棚,沉甸甸的西红柿挂在枝头。个头特别大,摘下一个咬一口,甘甜多汁,几乎没有酸味。从一条近年来无数驴友爬山踏出来的土路走起,虽然宽只有一尺左右,却不断向高处延伸。约1小时到达山脊防火道,这是一条消防用的隔火垅。两侧是早年林场种植的松树次生林,也许是山顶风的作用,还是阳光的因素,树枝一律朝南侧伸展,然后是柏树、杉树、柳杉林,大概是比较适合高山气候的树种吧?山道呈五六十度的坡度,坡道凹凸不平,布满大大小小的石块,一不小心,踩动石块,石块就会顺着陡坡,滚落到山脚去。有时爬了半步,会滑下好几步,只能一手抓防火道旁的树枝、树根或者山岩,一手借助登山杖,艰难行走。沿着防火道一上一下。约爬了半个小时来到山顶,因为村民曾告诉我们,大盘尖山顶有座铁塔-测风塔,是为以后在山顶建风能发电收集数据的。再一看右手面还有一座更高的山峰,上面竖着一座铁塔直入云霄,那应该就是大盘尖顶峰。继续向大盘尖挺进,从这里通往大盘尖的路好多了,是人们通常走的山路,坡道也比较平缓,走起来也轻松多了。山下虽已入夏,山上却是一片春意盎然,受海拔高度的影响,每年这个时候才是金华山的“春季”。一簇簇杜鹃花寂静的盛开了,在如梦似幻的云海中显得格外的亮眼,娇艳欲滴热情似火。又行走了十分钟,登上金华北山第一高峰—大盘尖,心里感到无比愉悦,伙伴们放肆吼叫嬉戏!山顶除了测风塔,没什么大的树木,还有一块牌子,上书“大盘尖金华山第一峰海拔米”。正如她的海拔,她的高度,注定一生来攀登。近年来,有不知多少上海、杭州等省内外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慕名前来攀登。

站在大盘尖顶峰,天是格外蓝,极目四望,连绵的山脊似游龙般从西而来往东,转而向北去,颇具气势。南北一坡而下,往南应该是金华城了。

大家伙使劲撒欢,拿出美食席地而坐,美美地慰劳慰劳自己!随后沿山脊往东下撤。下山的路十分艰难,起先在突兀的山岩壁上行走,往下是悬崖峭壁;慢慢地来到了一片灌木丛中,几处呈七八十度的陡坡,让人战战兢兢地,只能手抓树枝,一步步地试探着往下移动。缓缓下行,继而看到农田、看到大棚、看到一个村子。到达终点金华市罗店镇盘前村。“尝高山蔬菜,住农家房屋,享清凉世界,度幸福人生。”这是盘前村的广告语。从高山上俯瞰,整个村子就像一只大盘子,房屋依盘壁而建。这大概就是村名的由来。TIPS:★★★★★★★★推荐登山路线:金华市武平殿—防火通道—大盘尖—防火通道—金华市罗店镇盘前村

丽水缙云·槽头寨背

槽头寨背,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内,坐落在槽头村西,是一座神奇的山。海拔米,居高临下,千峰竞秀,如遇云雾,更添神韵。从缙云的漕头村起步,漕头村是大洋镇里海拔最高的村落,夏季昼夜温差大,是避暑好去处。从山脚往上看,村后这座山简直就是用无数块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巨石叠成,这是经过亿万年时间大自然变化逐步形成的。走古道,经过寨背水库,寨背水库则是一番情景,呈绿色,犹如一座金山竖在绿水边,非常好看。这里地高而势不险,四周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这是一处集山水风光与人造景观于一体,颇具欣赏价值的景观,人们一到此地参观、游览,肯定会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观罢山脚风光,快速向山上攀登。到达山背即向寨背进发,途中布满奇岩怪石,美不胜收。顺着山脊来到寨背北侧,向左看,是一爿悬崖,上面两块长方形的石头如两只动物对峙一样,互不相让;往右看,是百丈深渊,深不可测。再往前走,左侧有一条狭道通向南天,狭道左右两侧均为巨大悬崖,身体肥胖者须花大力气才能攀登上去。到达狭道上头向左转,一处“一线天”就出现在眼前,此狭长约百米,先由西向东,再通南边,高数米,宽数十厘米,有的地方较窄,连这样偏瘦的人进出也要侧身收腹才能通行。来到久违的寨背山顶,这是一个人间天坛,四周空旷,大小约50平方米。极目远眺,美妙风光,尽收眼底。在西南处有一棵松树像一把深蓝色伞插在山顶上,其树枝向四面伸展,枝繁叶茂。更像与无情的风雨战斗了几十年的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其北边崖岩边沿有一块岩石,形似飞船,东西长,南北狭,高约3米,上面宽,下面窄,底部只有一点小小面积与下面的岩石接触,人推之,会摇摆,当地人称之为“凌霄石”。凌霄石与普陀山磐陀石类似。且石上有一孔,四时有水。如遇清晨,常有袅袅青烟,从孔中升起,故又叫香炉岩,现改为灵宵石。山顶有庙,按庙侧石巷的“北海”字样,此庙当为“北海庙”。北海者,北海龙王也。不知北海龙王缘何贬居于此。四面俯看,东面山体是表面平整的悬崖峭壁,坡度近于垂直,像由一层一层扁平的岩石叠起来似的;而南面则是凹凸不平山体,像由一块一块不同大小的圆形岩石乱七八糟地堆积起来似的;西、北面的山体坡度陡峭,表面由树木覆盖,一片绿色。北侧又有一个“一线天”,在里面向外看,可看到北边的天空、远景,真是别有一番情趣,而且可以停留数人。不料,这里竟是处佳景。一块块形状各异的圆、孤形巨石从山脚叠到山顶,使人赏心悦目;一丛丛奇花异木从岩缝里顽强生长。一只好似努力向上爬的巨形“乌龟”,令人赞叹不已。在山峰下山坡,还有眠牛峰、卧虎岩、雄狮峰、龙宫洞等令人眼花缭乱的独特自然奇观。从寨背水库走古道,经梨树鸟村,看天堂峡谷风景。天堂峡谷深谷绝壁,山腰线上有条古道,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从天堂村一路往上,经莲花盘村,环回漕头村。漕头背风光,古道风情、老村风貌、最美天堂峡谷,唯有身临其界,才能领略其妙处。TIPS:★★★★★★★★★★★推荐登山路线:丽水市缙云县漕头村—寨背水库—漕头背—梨树鸟—纱帽岩—天堂村—莲花盘村—漕头村环线

宁波奉化·笔架山

笔架山位于宁波奉化市东郊的西坞街道,地处鄞奉平原之尾,东南有部分丘陵,三峰并列,天成笔架,奇拔挺秀,形同旧时书案上的笔架,因此得名。来到奉化-莼湖快速路金海隧道口,下车步行到东边山间古道上山,这里是登笔架山的入口。笔架山目前还未开发,是深藏于深山之中的清静之地,笔架山一年四季都吸引来自各地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前来探险之旅。上山路线比较简单,因为山体不算复杂,没有迂回的路段。海拔仍然不断提升,大概个把小时,就升到一座小山顶上,视野也开阔了,能望见我们想要去征服的山峰就在前方。一路穿越泥泞山道,山间树弄;踏上棍式台阶路,别样天梯,就地取材的台阶。笔架山峰在前方不远处露出陡峭的岩壁山峰。直觉这样的山势在宁波周边不多,印象中四明山进去一带山脉都很柔和。笔架山确实是美丽奇特,远眺似笔架,走近了一看,主峰形似馒头,山势挺拔,多奇岩怪石。稍时休整继续往前走,接下来我们开始爬山,四肢并用,手拉铁链上至笔架山山顶。爬到顶峰,海拔米,上面却不是光溜溜的平台。其山顶岩峰突兀,险峻而宏美。站于山顶,北可览西坞,西望奉化市区,俯视下山疾驰的动车……笔架山或笔峰、文峰,在古人眼里已成为一面高扬的精神旗帜,激励人们在人生舞台上奋力向上,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山顶拍照,休息片刻,从另一条路下山回到出发点。一路披荆斩棘,回撤到山岙的路口往左拐进入峦婆岭古道。这条古道比较野,一路走下来感觉不错。土石路面,不宽,两旁草木丛生。沿这个美丽的峦婆岭古道走不远就看到几幢倒塌或者部分破坏的林场旧屋。这是一个已废弃的林场。解放后此地属南山林区,古道亦就荒废。穿过快速道来到风景秀丽的横坑水库,大家集合合影留念后,从横坑水库后沿机耕路往外走。TIPS:★★★★★★★★推荐登山路线:宁波奉化金海隧道出口-笔架山-峦婆岭垭口-横坑水库-奉化西坞中横村

温州瓯海·盘古楼尖

盘古楼尖位于岷岗和桐溪之间,瑞安和瓯海交界处的最高山。海拔米,山脊上的防火带向远处延伸,犹如一条长龙,盘旋在群山之巅,气势万千。汽车在盘山公路行驶,山路十八弯,在每个转弯处向下探望,壁峭崖悬,沟壑幽深,飞瀑深潭。植被从深绿到浅红,颜色各异,多姿多彩,美不胜收。到桐岭隧道口右拐沿高桐路抵达桐岭村。桐岭村,以岭两侧往昔有大量的桐树得名。古代瑞安桐溪一带的人要进入永嘉境内(温州),桐岭村是必经之地。在岭根南路找到了古道入口,开始登山。一条古驿道通向瑞安桐溪乡。不过可惜的是我们这个季节来,枫叶不红,如若是秋冬季节来到这里,蓝天白云映衬着红枫,一定是一副美丽的画卷。这条桐岭古道,又称永瑞古道,历史上是永嘉(温州)南面的重要通道,横贯集云山脉南北走向,全程路宽1.5-2米,条石构筑。历史上的桐岭,是物资交流的商道,是文书传送的驿道,是征战的要道。这是一条包含丰富历史与征战故事的线路。古道始建时间已无从考究,但从事件记载与传说中,可以肯定宋朝就已经有此古道。时序更替,世事沧桑。时间已然已千年,如今这里不再有马吼声、厮杀声,有的只是寂静的古道,人们也不再依托古道从事商品交换,人情往来。古朴的古道,唯有天地为友,古枫为伴。古道宽而且平坦,两旁种满古枫树,骄阳如火中,这里特别清凉,炎炎夏日里,这里是避暑的好地方。桐岭古道全长有20公里多,从瓯海潘桥可直通瑞安陶山。我们只走前面不到一公里的一段,从此房子前面,右边小径拐入仙牛栏古道。此古道在著名的经典峡谷——仙牛栏峡谷右侧山坡上,与峡谷平行延伸,不知其名,便称其为仙牛栏古道。一边是涧溪,一边是山景,景色超美。涧溪叮咚,涧水潺流,不时有涧瀑呈现。继续右侧古道上行。走在厚厚的、软软的松树毛或竹枝叶或杉树针上,一路散发出沙沙的响声,加上森林中的虫鸣鸟语风吟流水声,一切都是那么和谐自然!穿过树林,前方有一处开阔地。海拔多米处的老房子,业已废弃,应该是以前林场管理处的。古道芳草萋萋,两旁大树参天,这里人迹罕至,野趣横生,湿润的空气使古道的石头上已长满青苔。一条古道一直向上攀登。大约用一小时半,到达瑞安市福泉林场盘古楼林区驻地。福泉林场,是瑞安市的三大国有林场。林场新建的管理处房子在海拔多的高山上,房子木质结构,应该是就地取材而建,里面电器设施一应俱全,听说管理林场的工作人员都有10余人。古道被峡谷截断,需从此处上行,右侧有古道相连上防火带。此处上防火带,驴友们的功力也开始显露,防火带起初一段有点坡度,一路上钻草丛走陡坡、多处地方需手脚并用,攀爬能力绝对是巾帼不让须眉,更多的是克服困难后的笑容。防火带的陡坡,呈70角度起伏跌宕,标准的攀爬抱石动作。山脊是森林防火带,宛如一条长龙,蜿蜒于群山之巅,气势磅礴,尤其是沿途遇山尖,总有巨岩奇石,鬼斧神工,美不可言!美丽的山脊线才刚刚开始,远处的林溪水库依稀可见,九曲飞云江尽收眼底。长长的防火带一直向前伸延,尤其是山上的奇石形状各异,各种型象千姿百态,形成惟妙惟肖的奇石奇观,随你自由去想象。一路的奇峰异石,使我们不时地驻足惊叹不已。千奇百怪的天外飞石,无需多余的形容词了,一个字——酷。一路拍照,一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hxcherry.com/afhzp/110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