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门惊艳世人的园林一景

中国古典园林,一道道、一层层,每个空间的交界处都设有各式各样的门。

锦绣园中的门形式多样,从牌坊到屋宇式门,再到变化多端的洞门,与周围的建筑、山石、花木相互映衬,引导着游人从一处美景到另一处美景,又增添了别样的情趣。

其实最初的园林结构,早在周朝就出现了,那时中国礼乐文化刚刚成型,园林的雏形,受到了很多当时一些宗教习俗、礼仪文化的影响,此时的园林只是用来游览,还没有各种各样的建筑类型。

春秋时代后,开始出现大量的人造景物,以人的审美,来重构自然之美。并将宫殿与园林结合,那时的园林非常讲究大气华丽。

隋唐时期,设计园林的人,渐渐从以工匠为主,变为以文人为主。园林的风格,也从华丽贵气,转向了诗情画意。

而到了两宋时期,人们才真正的将人文之思、山水之意融入到了园林艺术里。

明清时期,园林数量大幅增长,有了更多的,从事与这个行业的各种职业出现,涌现了各个风格的园林艺术家,园林文化,也正式成为了一种艺术门类。

每一座园林,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它的门,门是一座园林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一道门,自然是最大的门,园林大门的设计,会非常讲究空间感,因为这是连接内部景物的枢纽。

不过园林之中的门当然是与众不同的,它仅有门框而没有门扇,它既为出入路径又自成一道风景。

它便是苏州园林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洞门。

在园林空间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妙用,一般开设在院墙之上,也有开设在亭、榭、长廊等必经之路的。园林建筑的粉墙上,不同园林、不同位置的洞门形状,也是千变万化。

今天就和大家说说园林里的那些洞门,一起往下看吧!

1、圆形:

圆形洞门在苏州园林中最为常见,模仿圆月而筑,是月亮崇拜的物化。更符合中国人的诗意情结,所以圆形洞门又被称为“月亮门”、“月洞门”。

2、多边形:

“体天象地”是园林建筑构思的基本法则,自然界基本图案是体天之圆形和象地的方形、象山的三角形,三者的交错形成了姿态各异的多边形。主要有“亞”形,方形,八角形,六角形等。

3、植物花卉形:

海棠形:海棠因其娇媚的花形和美好的文化涵义而为大家喜闻乐见。然海棠娇弱,花期不长,为了留住满园春色,海棠花就成为园林装饰重要的构成图案。海棠洞门,有者春天永驻、春色满园的含义。

葫芦形:葫芦反映了中国哲学宇宙发生论的观念,是葫芦剖判创世神话的意象。中国古代宇宙论认为创世之前的混沌状态是以天地合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为特征的,其物化形象是葫芦。

葫芦含有新生,母爱等含义。葫芦多籽,也有子孙满堂的寓意。

贝叶形:《园冶门窗》云:“莲瓣、如意、贝叶,斯宜供佛所用。”意思是说,莲瓣、如意、贝叶形的门窗造型都与佛教有关,可做信佛之家的门窗装饰。

贝叶是印度最早书写佛经的“纸张”,在中国佛教来看,具有神秘的作用,因而被当作吉祥物用于园林的门、窗等各个建筑元素中。

4、器物符号形:

汉瓶:汉瓶,也称宝瓶、观音瓶,由葫芦形演化而来,是佛家“八吉祥”之一,表示智慧圆满不漏。也是传说中观音菩萨盛水的净水瓶,可装满神水而用之不完。

圭形:《园冶》中将这类洞门称为“圈门式”凡磨砖门窗,量墙之厚薄,校砖之大小,内空须用满磨,外边只可寸许,不可就砖,边外或白粉或满磨可也。

佛脚印门: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中已有收录,但并未定名。佛脚印文化从西域传入,唐代以后逐渐替代了原始的大人脚印,并相沿不衰。或许造门者的意图,正是要人沿着佛的脚印,在曲折的假山中进入佛禅的境界,体悟佛法。

宋代诗人曹组的《如梦令》里写道:“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

绿荫千顷、碧梧金井、风动花影。园林,它原本,只是一个想当然的梦境罢了。

它源于人们对美妙景物的追逐,源于凡人,对于梦中仙国的向往,可一代代的传奇艺术家、一批批的能工巧匠,却一点一点的将它,带到了现实世界之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hxcherry.com/afhpz/283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