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古宅门五花八门

今天您有兴趣吗?请您跟我一起再去看看“扬城古宅门”。

▲新胜街28号

在5.09平方公里的扬州老城区中镶嵌着老街巷条,明清古城中,完好保存着众多百年古宅。每座古宅都有着她自己的故事,我们就从古宅的门说起。

▲花局巷

古宅门种类有许多。

一.按材料分:木门、篱笆门、竹门、纸门(韩国、日本的拉门)石门、金属门。

▲新胜街16号

木门为扬城古宅门的主要选材,并随处可见。

▲鱼皮巷10号

金属门是当代人常用材料,当古宅门破旧损坏时,不少房主则选用金属的不锈钢门或防盗门替换。

▲茂圣桥4号、正谊巷29号旁、状元巷17号

篱笆门在扬州并不多见,有的都为一些木质的栅门,算是木篱笆门吧。

▲瘦西湖徐园东门、曹李巷10号、皮市街91号

而竹门、纸门和石门笔者在扬州古城的大门中还未见过。

二.按方位分:大门、二门(仪门)、角门、耳门、侧门、边门、前门、后门、东门、西门、南门、北门等。

▲九巷17号大门

大门为住宅朝外的首道门。

▲康山街22号盐商卢绍绪宅第大门

二门也称之仪门,是接待客人礼仪之门。在扬城中大凡大户人家有两进以上屋子的都设有仪门,有的仪门格局还要优于大门。在旧礼教中所说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此二门即指仪门。

▲康山街盐商卢绍绪住宅的豪华仪门、地官第汪氏小苑住宅内中路仪门、永胜街4号古旗亭社区内的仪门、鱼皮巷19号内的仪门

角门,整个建筑物靠近角上的小门,泛指小的旁门。它因设在整个建筑物的近角上,故称角门。得胜桥东首的一角门。

耳门:院落里的门。清代《扬州画肪录》中写到:今之园亭,皆有大门,门仿古制。至园内房拢、厢个、巷厩、藩溷(fānhùn),皆有耳门,不免间作奇巧,如圆圭、六角、八角、如意、万胜、一封书之类,是皆古之所谓户也。古代的私家园林将住宅与花园融为一体,园林墙垣上常用开各式门洞的,如圆、方、长,瓶式、葫芦式等,外观上有简练精洁的风趣。

▲瘦西湖、康山街22号盐商卢绍绪宅第、个园、粉妆巷19号刘氏庭院

侧门为正门两侧的小门。

▲天宁寺

边门、前门、后门、东门、西门、南门、北门等门从字面上可真接理解,不再赘述。

▲大草巷62号二门与边门、康山街20号曾公祠盐宗庙边门、汪氏小苑后门、板井巷17号边门

三.按规制分: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

这里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北京皇家贵族古宅而分成的多种等级,而一般平民百姓居住的则都是最为低级的普通宅门。

王府大门是屋宇式大门中的最高等级。扬城中这等级的大门只有天宁寺可称,因天宁寺曾作为清康熙皇帝行宫,开有五门,人称“一寺五门天下少”。

广亮大门又称广梁大门,仅次于王府大门,它是屋宇式大门的一种主要形式。其重要特点是房山有中柱,在中柱上有木制抱框,框内安朱漆大门,门前有半间房的空间,房梁全部暴露在外,因而称“广梁大门”。

广亮大门的进深略大于与它毗邻的房屋,下面做成台基状也高出邻屋地面。因此,即使它不增加本身的高度,也会比邻屋高大。清朝时,只有七品以上官员的宅子才可以用广亮大门。今国庆路(旧称运司街)号两淮盐运使司衙署门厅类似为广亮大门。

金柱大门,这是一种门扉安装在金柱(俗称老檐柱)间的大门,这种大门同广亮大门一样,也占据一个开间,它的规制与广亮大门很接近,门口也较宽大,虽不及广亮大门深邃庄严,仍不失官宦门第的气派,是广亮大门的一种演变形式。仙鹤寺门厅就是金柱大门的代表。

还有青莲巷19号的盐商周扶九住宅门楼,类似北京金柱大门,但整体造型与北京的金柱门截然不同。

北京的金柱门是单层门楼较低矮,盐商周扶九住宅门楼是凹子形门楼,为二层,上有阁楼,门楼竖向高达数丈,昂然肃穆,有台阁气势。

类似的还有引市街31-1号方尔咸故居住宅门楼。

南河下26号周静成住宅门楼。

甘泉的陈园也属金柱大门,它比金柱大门的外开间更大。

蛮子门,是北京四合院的另一种屋宇式宅门,形制等级低于广亮大门、金柱大门,高于如意门,是一般商人富户常用的一种宅门形式。蛮子门是将槛框、余塞、门扉等安装在前檐檐柱间的一种宅门,门扉外面不留容身的空间,但里面的空间很大。如古三义阁。

如意门比蛮子门更低一级,是北京四合院中最为常见的屋宇式宅门大门形式。如意门的门口设在外檐柱间,正面除门扇外,均被砖墙遮挡住。如意门上有一种特有的装饰叫砖头仿石栏板,位于屋檐下,门楣上方常装饰雕镂精致的砖花图案,这也是如意门的重点装饰部位和最富特色之处。北京四合院在如意门的门楣与两侧砖墙交角处,常做出如意形状的花饰,以寓意吉祥如意,故取名“如意”。

如意门这种宅门形式,多为一般百姓所用,其型制虽然不高,但不受等级制度限制,可以随意进行装饰,它既可雕琢得无比华丽精美,也可以做得十分朴素简洁,一切根据主人得兴趣爱好和财力情况而定。扬州古城中有许多类似于北京的如意门。

▲大武城巷贾氏盐商住宅、达士巷20号、状元巷20号

四.按样式分:屋宇式宅门、墙垣式门和券门。

屋宇式大门是大门中的主要形式,呈现为一座单独的房屋建筑形态,既是门又是屋,屋为门而建。上述按规制分的五种门都为屋宇式大门,它上自皇帝的宫室,下至普通百姓的住宅,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它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完全独立的单体建筑式“门屋”。如史可法纪念馆的大门。

二是整座建筑与出入口相结合的“门塾”(指门庭两侧之堂)。如小流芳巷内的徽州会馆,大门外面看不出,而门内有一大门庭。

墙垣式大门一般开在墙上,墙垣式门最普遍、最常见的形式是小门楼形式。几种常见的墙垣式大门有:

1.清水脊门。北京四合院的清水脊门是平民院落中最为讲究的一种街门,外形如屋顶,有前坡、后坡、覆盖阴阳合瓦,中间起脊,顶部用筒瓦如鱼背,所以也叫“鱼背门”。屋脊两端各翘起一个房脊头,也叫“蝎子尾”,其形如门楼要起飞一般。扬州比较少见,如保安巷44号新修的妙觉禅院的大门就属于这种类型。

2.花墙子门,是墙垣式门中较为简陋的一种。是在门的上部用砖砌成立垛。实际上是清水脊的翻版。宛虹桥37号,是建于清朝的众香庵,在正房侧面开的北门,就是这种门楼形式。

3.随墙门。古时建筑往往以院落为单位,一所院落通常都拥有独立的围墙。为了方便院落直接的通行,会在院墙上开设随墙门。随墙门是最为简单的门,多无华丽门楼,只是比左右墙稍高一些就是了。牛奶坊26号的门类似这种门。

毛牌楼7-3号也属这类门。

券门也可以称为“拱券门”。拱券一般即是指拱圈,拱圈是拱券门或拱形建筑的主要承重部分,拱券都是由砖石砌筑,所以券门也就是指用砖石砌成的半圆形或弧形的门洞。

▲居士巷兴善寺

拱券门的形状本身就非常优美,很多拱券门的门洞边缘,即券脸等位置还常装饰雕刻图案,让拱券门在实用性中更添艺术性与观赏性。扬城的寺庙大门常常采用这类门。

▲观音山山门、观音禅寺、大明寺、天宁寺、愿生蝉寺、普哈丁墓园、田家炳实验中学内万寿寺戒台、羊胡巷16号双福庵、永宁巷23号永宁宫古戏台福缘寺

除了寺庙大多采用拱券门外,也有少数百姓人家也采用这种门。

▲大芝麻巷14号旁、东关街号、皮市街水仓巷9号、北柳巷66-1号、石榴巷3号老石榴巷小学

门的样式从远古时代的草编土掩一步步演变而来,变得越来越复杂,赋予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同时也受历朝历代和某些特定时代影响,出现了印刻着时代特征的不同形态的门。如今,我们在古城中还有一些并非古宅门的老门,我们一起再来看看。

门店铺板门。湾子街号是老湾子街煤炭店,它的老铺板门是这样的。

维修后的老湾子街煤炭店。

仁丰里82号维修后恢复了的门店铺板门。

商店老式门。湾子街号的老酱园店。

湾子街号的老湾子街副食品店

四开式店门。

▲南城根60号、新胜街54号、新胜街30号、引市街52号对面

对开式店门。

▲观风巷24号旁

粉妆巷27号是很漂亮的古门楼,在很久前不知何故改成了现在这样的对开玻璃门。

教场南3号是店门与柜台门铺板一体的门面,这是目前笔者看到的唯一家。

水洗石门楼是记录了上世纪历史的门楼。水洗石是选用天然河、海卵石或砾石与水泥按一定比例拌和,涂抹在基层上,用负重工具压平,将表面粘合物处理干净,露出石子原貌的一种装饰做法。这种门楼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物。

▲薛家巷44号、玉井巷33-1号、牛奶坊11号、西营73号、大武城巷内老广陵居委会旧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用红砖砌墙造屋,现在这种红砖墙门也已不多见。

▲崇德巷20-1号、毛牌楼7号、湾子街号、广储门巷内

再看看建国后的一些单位老大门。

▲大舞台菜场、三义阁62号、仁丰里12号、新民巷40号旁、湾子街65号老制衣厂、打铜巷3号老燃料公司、花局巷5号老广陵幼儿园、居士巷内七二三所边门

还有一些民国时期非常有特点的西洋式建筑大门散落在古城内。

在新胜街23号扬州著名的绿杨旅社。

绿杨旅社斜对面的新胜街26号大陆旅社。

小十三湾26号曾经为旅社的建筑。

建于民国初年甘泉路40号的蒋记盐号。

苏唱街西首始创于年的扬州浴室。

仁丰里南头已有百年历史的双桂泉浴室。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门也会逐渐离我们而去,变得越来越少。

▲南柳巷60号

一座座老宅的门户,彰显着古建筑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我们古代工匠师傅的智慧。

在古建筑远去岁月的表情里,那古屋记载着历史而古典清雅,以木质的纹理与砖石的特质,还有先人的希冀与憧憬,嵌入时光的深处,留下了一个个家园的梦境。体现着民俗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美好、幸福、吉祥的追求。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hxcherry.com/afhhy/299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