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大“闲事与雅器——泰华古轩藏宋元珍品”大展火了,对宋磁的热度也提升到了历史上新的高度。的确,宋磁需要玩味的是心境与意境,得够“闲”,够“静”,方能达到玩“雅”的境界。
我还是“老生常谈”我的哥窑,“闲事与雅器”里有一个极为难得的哥窑八角小杯。这种杯子,我以前曾经介绍过,今天乘着“闲事与雅器”的东风,再聊聊我自己的“私活”。
南宋哥窑八角杯JHMCollection
八角杯的成型技术要求很高,这是因为用瓷石与紫金土合二为一的“二元配方”需要对素胚进行精细修胎与削切,只有对力量和温柔的完美平衡,才能修出比例、线条、厚薄无懈可击的胎骨。器物成型后,还要先素烧瓷胚,经过挑选,再多次上釉,装窑二次烧成。因此,传世的哥窑八角杯,均器型工整,制作精美,折角棱线分明,线条宛转自然,成为宋代皇室与士大夫的掌中宝。
北京故宫藏哥窑八角杯
台北故宫藏哥窑八角杯
台北故宫藏哥窑八角杯
从技术发展历程推测,八角杯应为南宋晚期所出现。它的功用应该划入“茶器”。传世作品,台北故宫有修内司窑的粉青八方杯(吕一七九零51),但形制与哥窑八角杯略有不同,似为八角杯的早期类型。传世哥窑八角小杯,均为八方角形,移口,深壁,底有八角底与圆底之分,薄胎厚釉,釉色灰青色或米黄色,纹片清晰,有鳝血纹或金丝铁线,口沿有褐色边,形成所谓“紫口”。
这种八角杯,台北故宫藏有四件(律一四八35之二;律一六五18之四、五;律一四八35之一),北京故宫藏有二件(故),大维德基金会有一件(系源自清宫,PDF79),年伦敦苏富比曾拍卖过一只,加上泰华古轩藏的这只,总数应该在九件左右。在尺寸上,台北故宫的四件,高度在四点四至四点五公分之间,在口径七点八至七点九公分之间,足径差不多都为三点三公分;北京故宫的八角杯略大:高四点二至四点五公分,口径七点八至八点六公分,足径二点八至三公分。我的两件八角杯,尺寸分别为:高四点一、六点五公分;口径:七点八、九点五公分;足径均为三点三公分。
伦墩苏富比年秋拍Lot
Wednesday,Nov17,Lot
AnextremelyrareGeyaoOctagonalCup,SouthernSongDynasty
SoldinSotheby’s26thDec,,Lot32
南宋末-元初哥窑八角杯JHMCollection
围绕着传世哥窑的最大疑问,就是窑址迄今未明,综合古今文人学者文献,集中起来,有中国北方、江西吉安永和、浙江龙泉小梅窑、杭州老虎洞窑之说。最近的运用光学分析(能量失散荧光分析),表明至少一部分传世哥窑,它们胎釉的微量元素比例,与南宋官窑青瓷最为接近,而与龙泉黑胎青瓷存有一定差异。我们的两件小杯,也为杭州确切出产。因此,哥窑起源自杭州可能性最大。
大维德基金会藏宋哥窑八角杯
南宋哥窑八角杯JHMCollection
最后谈谈八角杯的群组划分问题。与其他传世哥窑的作品,如碗、如盘、如碟,八角杯也有时代跨度。最早可以到南宋中期,最末可以到元末明初。如何区分时代?一般而论,南宋中晚期作品,使用石灰碱釉,并以钾、钠碱金属作助溶剂,以增加釉水黏度,在中性焰下烧成,因此釉面有油酥亚光的质感,光泽度不强。而元明作品,因釉料的改良,石灰比例加重,加之高温氧化烧成,因此釉面光泽度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