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好电影如神仙打架,从不同角度展现着人生,拷问着人性。
如果说看完《消失的她》,心中萦绕的是对爱的质疑,是沉重和叹息。
《八角笼中》则完全相反,它令每个观众心间,激荡起爱与力量的暖流。
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一家格斗俱乐部收留了很多大山里的孤儿,让他们有了栖身之所。
然而外界根据训练视频断章取义,认为俱乐部在利用孤儿牟取暴利。
巨大压力之下,俱乐部被迫关闭,孩子们再次流离失所。
好在经过俱乐部主人向腾辉的不懈努力,事情水落石出,孩子们又重新有了未来。
看完影片,百味杂陈。
无论是曾经的格斗冠军向腾辉,还是那些以格斗作为命运出路的孩子,都不得不在命运的泥淖里反复挣扎。
原来,每个身在底层的普通人,都必须经过炼狱般的磨砺与考验,才能冲破“命运之笼”。
影片开头,阴差阳错之下,沙场老板向腾辉“绑”来了一群在山里游荡的野孩子。
这些孩子大多是孤儿,无人看管,家徒四壁,靠打劫路人为生。
向腾辉对孩子生出恻隐之心,成立格斗俱乐部,给他们一个安身之处。
他们第一次睡到软绵绵的床,第一次看到电风扇。
他们一边担心自己会不会被卖掉,一边眷恋着这个虽破烂但温暖的家。
然而这些平时连饭都吃不饱孩子,一下子难以适应高强度的训练。
有个叫马虎的孩子,训练途中倒在沙堆上,被向腾辉一桶水浇醒,继续奔跑。
有个叫小步的孩子,身体最为瘦小,总是一边练一边哭,却从不肯停下来。
他们知道,练格斗的苦,远远比不过生活的苦。
所以即使再累,也没有一个孩子想过离开。
正如他们训练时所喊的口号:生如野草,不屈不挠。
对于没有任何底牌的孩子,吃苦,是让机会得以降临的唯一途径。
孩子们如此,向腾辉如此,饰演向腾辉的王宝强亦是如此。
导演王宝强在谈及创作初衷时,曾说:
“我从最底层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每一步我都很了解这个人的内心是怎么想的。”
从一介草根到知名演员,从无人问津到家喻户晓,王宝强的自我突围,靠的就是能吃苦。
他出身农村,家庭贫困,6岁就被送到少年寺学武;
有时一天要跑10多公里,做上百个俯卧撑,强度再大的训练,他都毫不畏缩。
影片中向腾辉从一无所有到成格斗冠军,与王宝强的人生故事如出一辙。
村上春树说:
吃苦受难并不是乐事一桩,但如果你恰好陷入困境,请相信这段经历日后定会开花结果。吃苦并非命运的一种馈赠,却是一无所有时自救的法宝。
那些孩子,凭借一股能吃苦的韧劲儿,日后真的有人成了冠军。
倘若他们一开始就拒绝训练,继续流浪,人生轨迹可想而知。
吃苦是他们为自己找到的一条生路,也是未来唯一的出路。
命运是一个公平的审判者,它不会亏待每一个肯吃苦的人。
在俱乐部接收了更多的孩子,名气更大的时候,外界忽然有了不同的声音。
一些“爱心人士”看了训练视频,认为向腾辉的训练“血腥、残忍”。
一时间,关于向腾辉“利用孤儿打黑拳牟取暴利”的言论在网上发酵。
他被记者包围,他遭受谩骂与冷眼,他培养出来的两个冠军苗子被取消决赛资格。
无奈之下,向腾辉只得关了俱乐部,为了孩子们有更好的去处,帮他们签了转去新俱乐部的协议。
然而一年后,他震惊地发现,当初转去新俱乐部的两个最有实力的孩子,一个被踩断了腿,一个重操起“打劫”旧业。
原来,新俱乐部以不正常手段培养冠军,逼他们吃药,他们抵抗,便遭此待遇。
向腾辉悔恨万分,他想起若干年前,自己因被骗吃药,被剥夺冠军荣誉。
他一气之下打了骗他的人,却因此入狱,无缘格斗。
自己安分走路,却总被他人耍得团团转,他如此,他培养的两个孩子依然如此。
这一次,向腾辉决定不再忍气吞声。
他去新俱乐部讨回公道不成,就又另想途径。
他利用舆论力量,让格斗俱乐部事件再次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