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笼中》这部电影让我数次流泪。
当向腾辉(王宝强饰)跟着马虎和苏木来到他们的村庄,满是荒凉与破败、瘫痪在床的姐姐、院子里趴着的两个女孩、从屋里跑出的“欺负姐姐的无赖”、姐姐和向腾辉的对话,这样的场景让我潸然泪下;
当向腾辉因打人被判入狱,他母亲由此而疯,画面中,疯母的记忆和意识还停留在过去,向腾辉失声痛哭,我也跟着流泪;
当苏木不愿吃禁药被打残,马虎为他治病“重操旧业”,远处传来的警鸣声,他流着泪对向腾辉说出的那番话,以及出租屋里被疾病折磨得脸色蜡黄的苏木,哭着对向腾辉诉说事情经过,我哭了;
当伤好的苏木去监狱探望马虎,两个人隔着铁窗的对话,我陪着他们一起流泪。
……!!
总之,王宝强执导的电影《八角笼中》赚走了我足够多的眼泪。让我的心跟着他们的故事起起伏伏,情绪时而高兴、时而悲悯、时而无奈,感受着影片中残酷的生存现实。
《八角笼中》这部电影是由一个真实的事件改编而成。
“大梁山孤儿格斗”新闻事件在年轰动一时,当事人波恩的动机众说纷纭,负面者居多;格斗俱乐部的众多孩子在舆论的压迫下被迫离开,离开时孩子们表现出的几乎都是泪眼婆娑的不舍;俱乐部关停一年后,事情出现反转,波恩俱乐部重新开张,很多孩子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国争光,很多孩子凭借学习到的格斗技能自食其力。
所以说,你所看到的事实并不是真的事实;舆论的可怕之处就在于能让事实扑朔迷离,让人无法辨别真假,更掌控着当事人的生杀大权。
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社会的悲哀?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
或许,当时的波恩俱乐部格斗事件远比影片中所呈现出来的要残酷得多,导演王宝强只是用观众能接受的一些隐晦手法演绎出来,毕竟,必要的“遮羞”,能让人保持期望和看到希望。
比如,向腾辉开办格斗俱乐部利用“孤儿打拳为自己牟取暴利”被曝光,所有围观者的心态和立场对这件事的推动,或见风使舵,或投井下石,或借此牟利,或煽风点火,或推波助澜,这些人不在乎事情的真相、更不在乎当事人的生死,只图一时的口舌之快和一己私利,这样的做法既现实又悲凉,残酷的社会现象引发共鸣和令人深思。
在这部影片中,王宝强的导演水平可圈可点,除了个别的正式演员外,大多数都是群众演员,那些操着四川方言的孩子们本色的出演,让这部剧有着很强的代入感。
影片中,采用“川剧变脸”的画面来展现男主向腾辉找到解决办法的灵感,他和徒弟马虎、苏木不得不用“唱双簧”的办法揭露事情的真相、推动事情的发展、解决孩子们的处境、改变孩子们的命运,这种“不得而为之”的办法让人心痛和心疼,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情况下向腾辉和那帮孩子们“走投无路和状告无门”的无奈处境。
如果说从演员转身导演的王宝强因为执导了《大闹天竺》而问鼎金扫帚奖,那这部剧可以为他一雪前耻,他用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气,让我们看到了“贫穷、留守儿童、失孤、民间英雄”等真实的生存环境。
最后,借用向腾辉说的一句话做结尾:
“如果说我骗了他们,至少除了我,当时没有谁再愿意去骗他们。”
如果善意的欺骗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境遇或命运,这样的骗多来一点。
强烈呼吁像《八角笼中》这样的影视作品多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