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茴香学名nlliciumverumHook.f。别名大料、八角、大茴香、唛角(广西壮语)。八角茴香属木兰科(Magnoliaceae)八角属(见彩图1),常绿乔木,树高10~15m,胸径30cm。,树皮呈灰色或红褐色,具不规则的裂纹,树冠呈卵圆形,枝条密集,呈水平伸展,新生枝条较软,微向下垂。叶互生、厚革质,椭圆形至椭圆披针形,长5~10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饮形,全缘,表面光,无毛,具透明油点,背面生稀疏柔毛,叶柄粗大,扁平。花单生于叶k,花被片7~12轮,覆瓦状排列,内轮粉红色至深红色,11~20排成1-2轮:心皮8~9枚,离生,轮状排列,具芳香,聚合果,呈八角形,故俗称八角菌香,新鲜时绿色,成熟时转变为棕红色,直径约3.5cm,成熟时开裂,蒋葵顶端钝或尖,稍反曲。每蒋荧果中有种子一枚,种子阔椭圆形、平滑,棕色而有光泽,种皮干膜质,胚乳丰富,白色胚细小。
(一)繁殖
用种子繁殖。
1.果种
选择10~15年生长健壮、树冠呈圆锥形、枝叶伸展繁茂、结实大而多、发育健全和无病虫的植株做为采种母树。采种时钩取果枝,用手摘果,不得敲打果枝,以免损伤枝芽影响翌年春季的开花和结果,种子包在蒋荧果内,果实采回后放置室内摊开凉干,几天后果实开裂种子自行脱出,随即检收进行播种,种子的种皮甚薄,在干燥时,肉质易挥发而丧失生命力,故随采随播,若延期播种,种子需放置阴湿处或用湿砂与种子混合均匀,贮藏于干湿适度的地方,以保持发芽能力。种子在烈日下曝晒容易变质丧失生命力。
2.育苗
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平地或山坡地势平坦、水源光足地方为音苗地,播种前,将首苗地翻耕把好,施入有机肥料,作畦宽15m,长10~15m,或以地形而定.
3.播种方法
开沟条播。每隔20cm开一条沟,沟深2~4cm,每隔3~4cm播种2-3粒,覆土1-2cm,压实、灌水后用草铺盖床面,以防水分蒸发。8~12天即可出苗,发芽率达50~70%,未经催芽种子需经三个月左右才能出苗。
4,苗圃管理
主要是施肥、松土、除草和幼苗期搭设荫棚等管理措施,第一次追肥宜在苗高3~4cm时进行.7~8月是生长旺盛期,应进行第二次追肥,幼苗易受灼伤,故不能眼晒,出苗后夏季需搭设萌棚,到11月即可拆除,一年生幼苗可生长15~20cm或40~50cm,二年生苗70~cm。
(二)定植宜选择周围有适当遮萌树的山谷,在距离遮萌树1m左右的地方为定植点。先将2~3年生幼苗从育苗地起出,移植前剪去四分之三叶片和部分侧枝,以减少水分蒸发。
定植穴一般挖成35×35cm圆坑,将幼苗粮入穴中,填入细碎表土,轻轻提起,使根系舒展,压实后灌水,袜行距一般4~5m.定植多在2月份新芽未萌动前选择雨后或阴雨天进行,阴雨天定植的成活率一般达80%左右。如育苗地离造林地段较远,可采用“截干"法,即将幼苗离地面10-15cm处剪断,定植后通常20天以后萌发出新芽。
(三)田间管理定植后幼苗生长到2~3m时,遮防树已逐步失去效用,相反会妨碍植株根系和树冠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必须砍去部分条树。定植密度,果用林每亩25~50株,叶用林每亩~株为宜。因为八角茴香树是耐阴树种,故可以与其他经济树种间作,在合理密度下,使植株有足够的遮萌物,以利于开花和结实。清除杂草和灌木。在高温商湿气候条件下,杂草、灌木、攀缘藤本生长迅速,影响八角茴香树的生长和开花结实。清除林间杂草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一般每年要請除2~3次。八角茴香树每年有两次开花和结实。为了使植株正常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开花和结实,需要每年施追肥1~2次,每株穴施有机肥料25kg和0.15~0.25kg过磷酸石灰。
(四)病虫害及其防治1,炎症病
主要为害叶、幼枝和朵实,发病期多在雨季,在发病前可喷1:2:倍的波尔多液。对已发病的植株残体,应及时清除,以减少病原菌的扩散。
2,金花虫
(又名角虫)一年一代,以卵志在叶酸间越冬,每年3~4月期化出幼血,5~7月成虫为害幼芽和叶片。防治方法,用80%散散畏乳剂和50%马拉松乳剂--倍喷酒成虫。
3,角尺瘦
为害树叶,在产区一年发生四代,以8~11月为害最严重。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0倍液喷杀,也可摇震树枝,使幼虫坠地后人工捕杀。
4,象鼻虫
以成虫为害叶片。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0倍液喷杀和人工捕捉。
(五)采收与加工八角茴香树定植5年后开始采收,盛果期30~60年,每株可产果50~kg,每年有两个果期,第一次采收为8-9月,为主要收获期,果实肥大而硬,呈红色,第二次在2~3月,果瘦小而质软,产量低。采收时钩枝取果,用手摘下后集中晒干或烤干,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